纳米/微米CoSb<,3>基化合物的制备与热电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aixiaoaixiao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电材料是利用塞贝克(Seebeck)效应和佩尔帝(Peltier)效应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是高技术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材料,在热电发电和热电制冷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方钴矿晶体结构的CoSb<,3>基化合物作为一种具有潜在高热电性能指数的新型中温热电材料,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其热导率较高,因此如何降低热导率,提高其热电性能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CoSb<,3>基热电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纳米、微米级别的Co、Sb、Fe粉末作为原料,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原位合成了纳米/微米CoSb<,3>化合物,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参数测试仪、激光热导仪等先进手段,分别对CoSb<,3>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显微结构和热电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分别采用纳米、微米级别的Co、Sb粉末通过SPS技术合成纳米/微米CoSb<,3>化合物,系统研究了原料粉末粒度配比对于其显微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粉末粒度不同的纳米、微米Co、Sb粉末,可以在相同的SPS烧结条件:SPS压力为30MPa,烧结温度为600℃,烧结时间为5-15min的情况下合成CoSb<,3>化合物;同时,增大SPS烧结压力,有助于提高CoSb<,3>烧结体致密度。在使用纳米Co粉的情况下,当Sb粉末粒度从微米下降到纳米/微米尺度范围时,合成CoSb<,3>化合物的显微组织从微米级别下降到纳米/微米复合级别。对于纳米/微米CoSb<,3>化合物,采用纳米Co粉末和平均粒径为13μm Sb粉末的试样具有最高热电性能,在573K时取得了最高性能优值0.32。 引入纳米或微米Fe粉,通过SPS技术合成纳米/微米Fe<,x>Co<,4-x>Sb<,12>化合物,与微米Fe<,x>Co<,4-x>Sb<,12>化合物相比,纳米/微米复合样品的电阻率升高,热导率降低。纳米/微米复合FeCo<,3>Sb<,12>化合物在673K取得最高ZT值0.18,微米FeCo<,3>Sb<,12>化合物在673K时最高ZT值为0.21。同时,试样中游离态Sb的含量对热电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游离态Sb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热电性能逐渐降低,主要是因为Sb是热与电的良导体。真空和氨气气氛退火工艺均可以去除试样中存在未反应完全的游离态Sb,退火气氛对试样的成分有显著的影响,真空退火使Fe<,x>Co<,4-x>Sb<,12>化合物处于贫Sb状态,氩气气氛更有利于抑制Sb的挥发,促进Fe<,x>Co<,4-x>Sb<,12>相的生成。计算分析了Fe置换对于Fe<,x>Co<,4-x>Sb<,12>化合物晶格热导率降低的作用,结果表明晶格热导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是载流子对于声子的散射作用。
其他文献
磨损是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材料和能源损失的重要原因。在各种磨损机制中磨粒磨损是最重要的一种磨损,占整个磨损百分比的50%。磨粒磨损比较复杂,它不仅是材
随着加入WTO保护期的正式结束,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汽车制造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己经成为当务之急。供应链被认为是企业重要的利润源泉,对汽车制造业
采用电炉模拟预分解窑热工制度煅烧水泥熟料,并用旋转粘度计、维卡仪(测净浆针入度)、微型坍落度仪和Marsh筒等测定水泥浆体的流变性。研究高碱熟料的硫碱比、煅烧气氛、煅烧
本文使用溶胶-凝胶,氮化还原工艺制备了纯度达到90%以上的β-Sialon微细粉。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制的β-Sialon作为梯度中间层介质,使用粉末叠层法,氮气保护气压烧结技术制备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