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度贫困问题历来是社会发展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倡导企业进入极度贫困地区,通过商业行为强化极度贫困人群的内生发展能力,成为应对极度贫困问题的有效治理手段之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的商业行为治理极度贫困问题并非一帆风顺。企业在扶贫区域的发展面临着与原有区域主体的利益、制度等多重壁垒。因此,研究成功案例中如何理顺企业与原有区域贫困治理主体的关系以提升商业扶贫治理绩效,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学者们对企业商业行为治理贫困问题,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BOP市场、包容性创新和社会企业等诸多理论解释。但这些理论更多的从企业自身的经营角度出发,把政府、社区组织甚至贫困户视为外生的影响因素。但在极度贫困地区,企业所面对的是从无到有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建立,因而,必须要与原有治理主体彼此合作形成商业扶贫系统,共同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贫困治理主体都是内生于这个商业扶贫系统的参与者。然而,主体间的合作还存在着诸如参与组织异质性带来的结构性冲突,“弱者吸纳”和“一次性怪圈”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已有研究多从协同视角出发,将商业扶贫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研究静态的商业扶贫系统关系,未深入剖析商业扶贫各组成系统及其子系统间的关系及动态演化动力问题。这类纵向深入探索性问题,特别适合案例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SPS案例研究法,以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和喜德县贫困治理系统合作关系的演化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动力学理论、耦合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搭建了理论框架,提炼了案例描述中独立运营、项目合作和战略合作三阶段的管理要素,输出了静态模型。基于耦合视角分析了商业扶贫系统关系的演化路径、驱动力、步骤和结果,提炼了演化动力并了解了相关理论依据,输出了商业扶贫系统演化动力的动态模型。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在宏观政策和共生利益的驱动下,商业扶贫系统关系结构形态存在着明显的演化路径,依据耦合理论分析,这种路径可被总结提炼为“不耦合不共轭”到“耦合不共轭”再到“耦合共轭”。(2)商业扶贫系统通过业务战略合作和组织架构设计,实现了从“不耦合不共轭”到“耦合不共轭”关系的演化;通过战略升级、管理升级以及组织连接,实现了从“耦合不共轭”到“耦合共轭”关系的演化。(3)企业的商业行为在商业扶贫系统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具体表现为企业主动与其他扶贫系统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资源整合与服务交换,制度协调和约束降低了商业扶贫系统合作中的交易成本,创造了更多的共享价值,提升了治理绩效。通过研究企业扶贫系统与其他扶贫系统间耦合关系演化动力的研究,为服务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价值共创理论做了一定补充。通过案例的具体分析,为铁骑力士集团以及其他参与商业扶贫的企业与其他扶贫系统建立耦合关系,提供了一定的从理论到实践操作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