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古代文献探讨冠心病的处方及用药规律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anhua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中医古代文献为基础,收集治疗冠心病的方剂,将组方和用药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方药使用情况及组方规律,提炼出临床实践中有效的药物和处方,为现代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以“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为检索词,通过检索中医典海以及中医智库数据库,收集中医古代文献中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方剂,并将组方和用药进行分类、归纳。通过分析方剂所用药物的频次、频率,以及药物性味归经、功效的频次、频率,将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将药物进行关联规则统计,总结出中医古代文献中治疗冠心病的方药使用情况及组方规律,提炼出临床实践中有效的药物配伍和处方。结果:1.方剂分布情况:通过使用检索词“心痛”、“胸痹”、“胸痹心痛”在中医智库与中医典海中检索后,初步检索到治疗冠心病的方剂1450首。通过二次筛选,除去组成相同的重复方剂763首,无组成记载的方剂6首,组成记载不完整的方剂3首,主治记载不完整的方剂1首,剩余方剂677首。第三次筛选,通过分析其方剂组成、原书的主治症状描述,去除主治中为胸痹或心痛,实际为其他疾病导致心痛的方剂共223首,剔除用法不为内服的方剂5首,方剂所有组成药物现均已不入药的方剂8首,最终剩余方剂441首。此441首方剂,出自48部古籍,此48部古籍分布于汉、晋、梁、唐、宋、元、明、清8个朝代,其中宋代方剂分布最多。汉代有书1部,方10首;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书3部,方32首;唐代有书4部,方41首;宋代有书9部,方228首;元代有书3部,方11首;明代有书14部,方86首;清代有书14部,方33首。2.药物频次频率情况:441首方剂中共出现240种药物,共2444频次。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高频药物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肉桂、甘草、当归、干姜、木香、陈皮、吴茱萸、人参、附子、槟榔、茯苓、白术、芍药、半夏、桔梗、枳壳、高良姜、厚朴、生姜、青皮、川乌、枳实、丁香、花椒、巴豆、川芎、细辛、瓜蒌、诃子、麝香、胡椒、前胡、延胡索、莪术、桃仁、香附、黄连、栀子、砂仁、沉香、五灵脂、草豆蔻、大黄、柴胡、神曲、薤白、朱砂、黄芩、苦杏仁、犀角、地黄、石菖蒲。3.药物性味分布情况:去除18种《中国药典》与《中药大辞典》中均未收录的药物之后,此222味中药的四气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分别属于温性药、热性药、寒性药、平性药、凉性药;此222味中药的五味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分别属于辛味药、苦味药、甘味药、酸味药、淡味药、咸味药、涩味药。4.药物归经分布情况:此222味中药的归经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分别属于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肝经、肾经、大肠经、胆经、三焦经、膀胱经、心包经、小肠经。5.药物功效分布情况:将此222味中药的功效进行总结归纳,将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功效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温里药、补虚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6.药物聚类分析情况:将应用频次≥10次的51味中药进行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共得到8个聚类组。7.药物关联规则情况:最小支持度设置为10%,最小置信度设置为50%时,得到关联规则共17条。从结果上看,当归→肉桂,白术→肉桂,芍药→当归,桔梗→肉桂,槟榔→肉桂是常见的配伍组合。结论:1.治疗冠心病的方剂首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自唐宋起,治疗冠心病的处方开始增多,至宋代达到了巅峰。2.古代的医家在治疗冠心病的时候多使用具有辛散之性的药物温里散寒,且在治疗的同时也注重顾护脾胃,这可能是因为古代寒邪是冠心病致病的主要原因,此外也不排除纳入方剂时部分治疗心痛的方剂与胃痛相混淆。3.温里散寒、行气止痛兼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是古代医家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法。
其他文献
目的:研制气滞证中医疗效评价量表,对量表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及反应度进行考评;为气滞证单一证候的研究提供参考指标,为气滞证患者的自我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相对准确统一的量化工具;为其它单一证候中医疗效评价量表的研制总结经验与方法;为病证结合量表、证证结合量表提供特异性模块。材料与方法:参照FDA国际量表研制指南与课题组量表研制经验,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回顾、标准收集、教材梳理、患者访谈及议题小组讨论
目的:基于中医“气化”理论,探讨疏肝健脾方丹栀逍遥散对乳腺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丹栀逍遥散抗乳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观察丹栀逍遥散含药血清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制备丹栀逍遥散含药血清。将30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丹栀逍遥散组、西黄丸组,每组10只。丹栀逍遥散8.99 g·kg-1,西黄丸0.55 g·kg-1,空白对照组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探讨丹栀逍遥散抗乳腺癌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了丹栀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微环境的途径抗乳腺癌。材料与方法:6周龄SPF级BALB/c雌性裸鼠,适应性喂养7d后,将对数生长期稳转MDA-MB-231-GFP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接种的细胞个数为5×105个。建立肿瘤模型。将接种后的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栀逍遥散组(11.69g·kg-1)、西黄丸组(0.7
目的:观察以“肾络病”为组方原理芪蓟肾康汤对转基因IgAN小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体内)及对AngⅡ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FN及TGF-β1表达情况(体外),探求芪蓟肾康汤(低、中、高剂量)在不同时间点对IgAN疗效的差异性及其中药药效机制,验证科学假说“补、清、消”肾络理论正确性,挖掘IgAN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1.构建并评价转基因IgAN小鼠、分组情况及检测方法:体内实验中:构建
目的:本研究中,把舌象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辨识中医体质的结果作对比,探究中医体质与舌象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证明舌象辨识中医体质的可行性,并找到影响舌象辨识中医体质的相关因素。此研究可以为今后通过舌象来辨识中医体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医体质辨识这一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所有样本来自于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在事先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自愿参与本调查的辽宁中医药大学大一及大二本科
目的:本研究立足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及AD现代医学病理机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塑造脾阳虚证认知障碍大鼠模型,探讨脾虚状态下炎症及过氧化损伤与AD的关系,并以温脾升阳法调控脾阳虚证认知障碍大鼠的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从行为学、病理学、蛋白质组学等角度评价温脾升阳法防治AD的疗效机制,为中医学防治AD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本次实验采用3月龄的SPF级SD健康大鼠,雌、雄各30只。用分
目的:活血祛湿颗粒剂是卢秉久教授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NASH)的常用经验方。本研究以NASH小鼠模型为实验对象,以活血祛湿颗粒剂为干预手段,旨在探讨活血祛湿颗粒剂对NASH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方法以建立NASH小鼠模型,通过小鼠肝组织的病理状态作为评价标准来验证模型。中药组中,分别给予各组小鼠低、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甘露消毒丹治疗流感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和主要通路,并探究其作用机制。通过建立雾霾环境下IV感染BALB/c小鼠模型,从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等水平研究甘露消毒丹精简方对雾霾条件下IV感染小鼠的NLRP3炎性小体及相关炎症因子、上游调节因子、病毒载量的影响,探讨甘露消毒丹精简方对雾霾环境下IV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药治疗雾霾环境下IV病毒感染提供实验依据;通过清热解
目的:本实验采用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配合力竭式游泳及节食建立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心功能确定心衰模型成立后,分组给予补肾活血复方、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及安慰剂进行干预。观察心肌组织中CaMKⅡ、HDAC4表达情况,探究补肾活血复方能否下调心肌组织中的Ca MKⅡ、HDAC4含量的表达,改善心肌肥厚,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提供新靶点。材料与方法:1.慢性心衰大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从多水平、多层次、多靶点角度出发观察中药复方参龙煎剂对IPF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参龙煎剂干预IPF血管新生机制研究,进一步挖掘中药复方干预IPF的作用靶点。材料与方法:1.将1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吡非尼酮组、参龙煎剂组,每组30只;2.通过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的方法构建IPF动物模型,于造模次日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根据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