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射流式追肥机设计与试验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有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在人均稻米消费量保持在目前的水平情况下,到2030年至少需要增加20%的稻米产量才以能够满足需求。因此,保持并提高水稻产量,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途径之一。长久以来稻农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稻作效益,不断加大化肥的投入。带来了水稻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为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肥、增产、环保并重。落后的施肥方式是制约肥料利用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水稻基肥施用中,传统的撒施肥料已经被翻耕深施和插播同步的侧深施肥所取代,有效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但是,翻耕深施的施肥不均匀和侧深施肥中的肥料潮解堵塞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而在水稻追肥施用中,虽然采用机械撒施部分的代替了人工撒施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但撒施肥料具有的易随排灌和挥发流失问题仍然存在,而传统的稻田肥料深施机械无法直接应用于水稻追肥作业,稻田追肥深施机械领域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研制了水稻射流式追肥机,该机采用注入深施的方式,无需开沟作业,因此土壤扰动极小,适合水稻追肥深施作业。同时,该机施用的肥料为液体氮肥,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固体肥料深施过程中的堵塞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分析了稻田氮素吸收及流失机理和射流式施肥器工作原理,对射流式施肥器结构进行了设计。根据水稻氮素吸收机理和稻田氮素流失方式,选择了氮素种类多样的尿素硝铵溶液,作为射流式追肥机所使用的液体氮肥。通过对射流式施肥器注入深施过程的原理分析,结合工程水射流技术,设计了由施肥器主体、宝石喷嘴、进水管、进肥管、混合腔、喷肥管等部分组成的射流式施肥器。(2)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射流式施肥器卷吸液体氮肥、混合并射出的过程,优化了射流式施肥器结构参数。通过对射流切割土壤过程的理论分析,得出仿真优化中施肥深度的间接衡量指标为射流功率;结合农艺追肥作业的施肥量要求和整机结构及动力限制,确定了在12Mpa的系统压力下,以施肥量和射流功率为试验指标,以施肥器进肥管内孔直径和喷肥管的直径为试验因素的仿真优化方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射流式施肥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型验证试验,试验测定水入口的边界条件为6.5g/s,且不受液肥入口直径和施肥器出口直径变化影响;试验验证各项指标相对误差均小于14%,说明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射流式施肥器的作业过程,并应用此模型对射流式施肥器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出口直径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均大于液肥入口直径;当df为0.6mm、do为0.8mm时,射流式施肥器的施肥量满足要求,且具有较高的射流功率。(3)进行了不同作业参数下射流式施肥器的性能研究和不同施肥方式的产量对比分析。为探究不同作业参数下射流式施肥器的性能,以施肥量和施肥深度为试验指标,以前进速度和施肥靶距为试验因素,对优化后的射流式施肥器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深度随着前进速度和施肥靶距的增加而减小,施肥量随着前进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受靶距影响,在前进速度为0.6m/s、施肥靶距为10mm时,施肥量和施肥深度适中。射流追肥深施是一种新型的施肥方式,为了探究这种新的追肥方式与传统撒施追肥相比,是否对水稻的产量及相关构成因素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进了不同蘖肥追施方式的产量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撒施追肥作业,采用射流式施肥器进行蘖肥深施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主要通过促进水稻提前分蘖和快速分蘖,同时降低水稻的无效分蘖,保证了水稻的成穗率,进而提高了水稻的穗粒数和实粒数,增加了水稻产量。(4)根据水稻机械追肥作业的农机和农艺相关要求,进行了水稻射流式追肥机的整机设计。以乘坐式插秧机动力行走部为载体,搭建由施肥系统、机架和单体方形装置组成的水稻射流式追肥机。研制了由供水装置、过滤装置、增压装置、稳压蓄能器、分流阀、施肥器、肥箱、水箱及管路等部分组成施肥系统。设计了带有挂接装置的机架,挂接装置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保证机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均具有一定自由度,并通过限位装置和拉紧弹簧保证机架平衡。为保证射流式追肥机的施肥深度一致性,设计了以浮板为触土仿形部件的平行四杆仿形装置,通过控制施肥器与浮板底部的距离,固定施肥靶距进而保证肥料被施入预设深度。(5)参照相关施肥和追肥机械标准,进行了射流式追肥机整机性能试验。在场地条件下对射流式追肥机的各行施肥量一致性、总排肥量稳定性和施肥断条率进行了测试,在田间条件下对射流式追肥机的施肥深度合格率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射流式追肥机的各行施肥量变异系数小于1%,总排肥量稳变异系数为0.39%,施肥断条率为0%,施肥深度合格率为85.6%。所有性能指标均满足标准中的要求。
其他文献
植保无人机作业具有效率高、质量好、适应性广、成本低和应付突发灾害能力强等特点,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目前植保无人机存在有效载荷少、滞空时间短等问题,单架作业时必须配有专人操控和专人换药、充换电池等,对作业效率和能量利用率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是当前制约植保无人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多无人机编队协同作业是提高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课题拟设计一种主从式(L-F,Leader-Fo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特色水果,因成熟时生理代谢旺盛,且常受到多种病原菌侵染,采后容易发生品质劣变。因此,控制龙眼采后病害能有效控制龙眼采后果实的腐烂和劣变,对龙眼的采后保鲜有重要意义。很多研究都表明在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时分泌细胞壁降解酶抑制蛋白,研究认为这些抑制蛋白在植物抗病防御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地比较透彻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抑制蛋白主要有多聚半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重要的农艺性状,与穗发芽抗性和种子安全贮藏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和稻谷品质,但是目前关于种子休眠和穗发芽抗性的机理依然不是很清楚。因此,进一步研究种子休眠性的分子机制以培育出具有适度休眠性的水稻优良品种,对保障种子生产和贮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前期对一个控制水稻种子休眠性的主效QTL Sd7-1进行了精细定位,将其定位在LCB14与LCB5区间约48.9 kb的范围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果树,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地区,其中砂糖橘是原产于广东省四会市的优良柑橘主栽品种之一,生产上其砧木的应用较混乱,造成栽培管理和果实品质优劣差异。生产上柑橘都是嫁接繁殖,接穗的生长受到砧木品种的影响,砧木控制接穗生长的内在机制尚还不清楚。本研究以砂糖橘为试材,将其分别嫁接在酸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香蕉是呼吸跃变型果实,果实采后极易启动成熟并导致果肉迅速软化,给贮运保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探讨香蕉果实后熟机制对果实贮运及品质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果实软化是香蕉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而果实软化与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关系密切。已有研究报道表明,MYB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E3泛素连接酶通过调控细胞内蛋白的泛素化从而参与植物的多种生理反应。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与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工业设备的性能要求以及产品的精密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测量技术领域。在电子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医学影像等领域都需要对位置、位移和振动等进行测量,常用测量方法以接触式为主,如位置传感器、拉线式位移计和GPS卫星测量法等,随着基础硬件技术的突破,非接触式测量也逐渐在工业中应用,如激光、超声波和视觉等测量技术,视觉测量技术可以远离被测物体,采用摄像头
高温热处理作为一种有效改善木材生物耐久性的物理改性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泰国橡胶木淀粉及游离糖含量较高所造成的生物耐久性差,极易发生虫蛀、霉变和腐朽的问题。但高温热处理木材材质变脆,强度显著降低的缺陷严重限制了高温热处理的实际应用。本文针对高温热处理损失木材力学强度的问题,采用常压过热蒸汽加热法(简称常压蒸汽法)和热平板接触式加热法(简称平板接触法)对橡胶木进行热处理,系统研究了高温热处理工艺参数对泰
普通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亦即栽培枇杷,原产中国及周边国家,为蔷薇科枇杷属常绿植物。与其他蔷薇科果树“春华秋实”的习性不同,栽培枇杷具有“秋萌冬花,春实夏熟”的独特开花结果特性。枇杷在春末夏初水果淡季时上市,加之其果实鲜美多汁且富含多类生物活性物质,使其倍受市场欢迎。目前枇杷果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一些品质优良的枇杷品种因果实过小而难以大面积推广。因此,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是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其果实大小是重要的品质性状,同时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枇杷产业研究中的重点,以期突破枇杷低单产高生产成本的产业现状。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也证实细胞大小对枇杷果实膨大的贡献大于细胞数量,同时利用一对果实大小极端差异的姊妹系ZP44和ZP65这两份材料各5个时期果实样品进行RNA-seq,发现多个SAUR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是一种拥有特殊花期的蔷薇科木本果树,它秋冬开花,果实春末初夏成熟。它相对于普通蔷薇科果树如苹果、梨等的开花时间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有一些品种的枇杷花期会因品种不同、地理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枇杷是研究花期调控机理的绝好材料。目前已知植物花期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如植物激素、光周期、春化、年龄、日照长短、光质、温度、蔗糖等等。目前已在很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