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山丘陵区大多为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因这种过渡性其提供着独特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这一事实使低山丘陵区在旅游业方面具有极大的魅力。近年来,我国大多数低山丘陵区发展旅游业作为谋求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对低山丘陵区的旅游开发研究大多是将其划分到山地旅游范畴内进行分析,尚未专门针对低山丘陵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系统分类、资源评价与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低山丘陵区旅游资源要素和资源特征,在现行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法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低山丘陵区旅游资源国标分类体系,并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将低山丘陵区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分为独立体旅游资源、主辅体旅游资源和综合体旅游资源。低山丘陵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根据旅游资源分类分别建立了二套评价体系。一是国标赋分法。根据低山丘陵区的国标分类法,结合各类旅游资源的特征,对国家标准评价法提出修改,本文将其称为国标赋分法。国标赋分法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提出不同的明确细分来评定旅游资源等级。同时,提出了资源等级换算方法,有利于定量掌握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价值和判断旅游资源整合分类的方法,改变了以往国标评价的笼统性。二是旅游资源整合评价法。针对整合分类法构建独立体旅游资源、主辅体旅游资源和综合体旅游资源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具体得出了影响各类旅游资源开发的因子权重,提出了低山丘陵区不同整合分类的旅游资源产品结构主线提取的定量方法。两套评价体系配套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低山丘陵区旅游资源的低效益雷同开发,符合低山丘陵区大多为欠发达区的经济背景。旅游产品的设计是旅游开发的最终成果。本文根据低山丘陵区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提出在深入挖掘地方文脉主题定位的方向下可参考设计的低山丘陵区自然旅游资源产品谱系和人文旅游资源产品谱系。同时,以大多低山丘陵区欠发达的经济背景,根据旅游资源评价结果,提出了低山丘陵区旅游产品结构组合策略。最后选取湘西南低山丘陵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为湘西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