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的流行现状、分布状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采取整群、分层、随机等相结合的抽样方法,以2009年8月-11月在广州市海珠区龙凤社区及素社社区抽取35岁以上的2003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MS的流行病学调查。全部问卷调查表资料数据通过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率和平均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患病率按照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标准化,标准化后的患病率简称标化率。结果1.人群年龄结构:总人群2003人,平均年龄58.4±11.6岁;男性788人,平均年龄59.9±11.6岁;女性1215人,平均年龄57.4±11.5岁。MS人群的平均年龄63.0±9.9岁,非MS人群的平均年龄56.3±11.5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三种诊断标准MS患病率:CDS、IDF、ATPⅢ标准的MS粗患病率分别为:15.8%、28.5%、30.3%,标化率分别为:11.2%、22.2%、23.7%;MS标化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女性MS标化率显著高于男性。3. MS组分的患病率:中心性肥胖、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IFG)、高血压、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中心性肥胖采用IDF标准,其余采用CDS标准)的标化率为37.5%、27.7%、6.8%、6.0%、26.1%、36.6%及10.5%。MS各组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4.代谢异常的人群分布情况:以下分析的五种代谢异常包括:高血压、血糖调节异常、血脂紊乱、超重或肥胖、高尿酸血症(UA≥420umol/L,其余按CDS标准)。在调查总人群中,无合并上述代谢异常者占1/3,合并1种或1种以上者占2/3,合并2种或2种以上者占2/5,合并3种及3种以上者占1/5。5.不同组分组合的MS分布情况: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脂紊乱组合的MS所占比例最大(41.5%);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血糖调节异常组合次之(21.5%);高血压+血脂紊乱+血糖调节异常组合第三(16.5%);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糖调节异常组合,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血糖调节异常组合并列最少(10.4%)。6. MS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binary 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性肥胖是MS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年龄、UA、TC、高血压家族史、WBC是MS的危险因素。结论1.广州市社区人群不同标准下MS患病率:CDS标准<IDF标准<ATPⅢ标准;2.广州市社区人群女性MS患病率高于男性;3. MS及其组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4.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组合的MS最为常见;5.中心性肥胖是MS最主要的危险因素,UA、TC、高血压家族史、WBC是MS的危险因素。目的1.在前期流行病学研究基础上,检测MS患者血清MMP-2浓度,并研究MMP-2与MS组分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2.以血清学结果为根据,对MMP-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修饰状况与MMP-2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从新发的MS患者中筛选出MS病例组75例(CDS标准),正常对照组82例。ELISA法检测MS组及对照组血清MMP-2浓度;MSP法和BSP法检测MS组及对照组的MMP-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修饰状况。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经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率和平均数;符合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统计采用Spearman’s相关分析。结果1. MS组人群较对照组人群血清MMP-2浓度低;2.血清MMP-2浓度与TG、BMI、WC和DBP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3. MS组与对照组人群的MMP-2启动子区CG位点未发生甲基化修饰。结论1. MS组的MMP-2血清浓度较正常组降低,并与TG、BMI、WC和DBP存在负相关,其相关机制及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和探讨;2.本课题研究中,MS组和对照组的MMP-2启动子区未发现甲基化CG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