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交换技术、电子文件传输技术、数据库技术、会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管理(ERP)、可扩展性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企业的内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纸质网络财务报告中的审计线索逐渐消失,这给审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年度的审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信息需求人的有关需求,信息需求人需要更加及时更加相关的财务信息以便其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此时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不能满足于现阶段的审计需求,这一切促进了对新的审计技术的需求——持续审计。虽然持续审计自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年,但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根本原因就是持续审计不能得到技术上足够的支持和实现成本上的可行。1998年4月美国华盛顿的注册会计师Charles Hoffman提出了XBRL的有关构想,XBRL技术得到了全球多个国家的支持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XBRL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实时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了可能,企业实时发布的信息需要第三方的有效鉴证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等)实时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和XBRL技术促进了持续审计的发展,持续审计的目标是在企业交易事项发生的同时或稍后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从而出具审计报告。传统的持续审计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审计延迟引发的信息错误、审计单位不能实时获取被审计单位的交易数据、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存在较大的转换成本。XBRL技术的出现使得持续审计在技术和成本上都得到了可行,在技术上,XBRL语言本身的系统兼容性使得企业能够实现实时的产生会计信息,从而也降低了审计延迟引发的信息错误;在成本上,XBRL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兼容性实现了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传递,降低了审计人员对数据的获取成本和转换成本,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审计成本,同时,XBRL技术本身具有的可追溯性的特质使得信息系统下的审计证据更易追踪。XBRL技术对持续审计的审计重点和审计范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审计过程上使得审计重点从实质性测试向分析性测试程序上转变;在审计范围上使得持续审计不得不将XBRL相关文档作为审计对象。基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持续审计是以整个会计信息价值链为基础,即XBRL程序和相关分类标准贯穿于整个会计信息价值链,从原始信息的获取、总分类账汇总数据的形成、财务报表的形成都可以依据XBRL分类标准形成相关的XBRL文档。生成的XBRL相关文档所包含的信息将成为持续审计的审计重点和目标。本文首先说明了持续审计的必要性和成本上的可行性,其次对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四个持续审计模型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缺憾,然后分析了XBRL技术的有关概念及其对审计的影响,本文的重点是第七章内容,本章分析了XBRL对持续审计的影响及其在会计信息价值链中的运作过程,然后依据XBRL本身具有的特性构建了XBRL嵌入会计信息价值链的持续审计模型。本模型将降低持续审计的审计成本,XBRL技术本身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的可兼容性将降低审计单位对数据的获取成本;XBRL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数据的一次录用,永久使用,将降低审计人员的重复录用成本;XBRL本身所具有的“下钻”功能将降低审计人员的搜索成本。本模型同时能够确保了原始数据的有效性、XBRL技术的将使持续审计向更有价值的分析性复核程序上转移、能够更容易的对有关异常数据进行追踪链接直至源数据,从而能够尽快的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将降低审计风险,从而实现持续审计的价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