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福州市为研究区,根据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样区划分,采集福州市老城区(二环内)、新城区(二环外三环内)、城郊区(三环外)三个城区内的交通枢纽区、城市建设区、工业区、住宅区四个样区中不同车道内地表灰尘和叶面尘(统称道路灰尘)。通过对灰尘样品的粒度、重金属含量、铅同位素组成的测定与分析,探讨了福州市道路灰尘的粒度特征、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利用铅同位素示踪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解析道路灰尘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并通过二元、三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污染源的相对贡献率。(1)福州市道路灰尘的粒度特征显示交通枢纽区、城市建设区、工业区、住宅区四个样区内道路叶面尘和地表尘样品以较粗的砂粒组分(>63um)为主,分别占样品粒度组成的60.03%、74.82%,叶面尘以不对称的单峰型和双峰型分布为主,地表尘主要呈不对称的双峰型分布,说明福州市道路叶面尘和地表灰尘均具有多源性特点。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总体上福州市道路灰尘粒径偏粗,分选性差。不同城区内叶面尘粒径大小表现为:老城区>新城区>城郊,造成这一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老城区内城市建筑老旧,风化剥蚀严重,导致环境中较粗的颗粒物散落较多。地表灰尘表现为:新城区>老城区>城郊,地表灰尘这一粒度特征主要是因为新城区处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经常性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散落的粗颗粒物使得道路地表灰尘粒径较其他城区粗。(2)福州市道路灰尘的重金分布特征:福州市道路灰尘中V、Cr、Mn、Co、Ni、Cu、Zn、Pb、As、Cd 10种重金属除V、Co外,其他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达到一定程度的累积水平。其中叶面尘中Cd的富集程度最高,为背景值的8.63倍。叶面尘各重金属在不同样区内分布未表现出明显特征,地表灰尘各重金属浓度在不同样区内总体表现为:工业区>城市建设区>交通枢纽区>住宅区;叶面尘和地表灰尘各重金属含量在不同城区均表现为:老城区>新城区>城郊;地表灰尘重金含量在不同样区内各车道中表现不同,交通枢纽区和住宅区表现为: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工业区和城市建设区表现为:人行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3)福州市道路灰尘重金属污染状况:福州市道路叶面尘和地表灰尘重金属除V、Co、As三种元素,其他元素均达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两种介质中Cd污染最严重,四个样区中,工业区污染程度较其他样区高。健康风险评价指示,手口摄食途径是福州市道路灰尘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儿童非致癌风险大于成人,且风险值大于安全值域1具备非致癌风险,应引起格外重视。(4)福州市道路灰尘重金属主要来源:铅同位素示踪表明,福州市道路叶面尘中的铅最主要来源为燃煤,平均贡献率43.73%,其次为汽车尾气,贡献率为35.04%,建筑尘和工业尘也提供一小部分来源;对于地表灰尘中的铅而言,建筑尘是其最大贡献者,贡献率达34.38%,其次为汽车尾气和工业尘,贡献率分别为26.18%和27.16%,燃煤所占比例较小。铅同位素示踪表明,福州市道路叶面尘和地表灰尘中的铅来源既有相似也有不同。在铅同位素示踪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福州市道路地表灰尘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福州市道路叶面尘各重金属主要来源为燃煤和垃圾焚烧,贡献率为47.31%,其次为交通污染和工业排放,贡献率为19.728%;地表灰尘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交通排放,贡献率为54.32%,其次为城市建设污染和垃圾焚烧。说明在有效控制燃煤、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三种传统污染源的同时也要正确地归置和处理生活垃圾,应避免多处就地焚烧,而采取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