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艾略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的小说深刻洞察人类精神世界,为现代作家描述人物的特征奠定了基础。她的第一部小说《亚当·贝德》(1859)一年之内再版了八次。她的名作《米德尔马契》(1871–72年)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艾略特的作品中表达了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本文结合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对比分析乔治·艾略特本人与其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宗教观,爱情婚姻观,职业观和教育观上的不一致现象,探讨艾略特本人在道德观上的悖论,并试图分析艾略特矛盾的道德观产生的原因。本文共包含四部分,如下:第一章,首先简要讨论乔治·艾略特早期的宗教生活。接着通过她与一些自由思想家的接触和交流,艾略特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人文宗教观。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艾略特与其作品中女性形象所体现的宗教观,得出艾略特本人在宗教观上的悖论。第二章,首先简要探讨维多利亚时代在爱情婚姻观上的传统观点和态度。接着论述乔治·艾略特反传统的爱情婚姻人生。她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敢的追求真爱。最后通过对比艾略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爱情婚姻观与其本人的情感人生,可以看出艾略特在爱情婚姻观上的悖论。第三章,首先简要分析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女性角色---家中的天使。接着论述乔治·艾略特本人的职业选择,挑战男权社会的权威,进行文学创作。最后通过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职业选择道路---只能回归做家中的天使来分析艾略特的职业观,得出艾略特在职业观上的悖论。第四章,首先简要探讨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教育观及女性的受教育情况,女性的教育受到极大的限制,所有围绕女性的教育都是为男权社会服务的。接着论述乔治·艾略特的受教育过程,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最后通过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受教育状况,分析艾略特在教育观上的悖论。乔治·艾略特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活标本”。她的一生是反传统的一生。但是她在道德观上又存在自我矛盾之处。她一方面反对传统的束缚,另一方面又宣扬女性自我牺牲,顺从和奉献的精神。正是由于她这种矛盾的道德观,她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在男权话语的社会下呈现出了各自挣扎的状态,但都摆脱不了男权社会机制的束缚。艾略特没有将自己的成功体验内化到其作品中去,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虽反抗过男权社会的不公正待遇,但最终都只能回归到女性的“天职”---家中的天使,相夫教子。乔治·艾略特与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不一致现象正是由于艾略特本人在道德观上的悖论。这种悖论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反映了艾略特处于女性主义边缘的尴尬和无奈。深入分析和理解乔治·艾略特矛盾的道德观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艾略特本人及其作品,深入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和道德取向的认识,并进一步深化对十九世纪英国涌现出的女性作家思想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女性主义评论家对于女性文学起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