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细胞体积和数量是影响机体脂肪组织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运动可以减小脂肪细胞体积或抑制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最近的研究也提示运动可能会影响敏感期脂肪细胞数量的变化。游泳和长跑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方式,游泳为水中运动而长跑为陆上运动。大鼠进行两种不同方式运动训练时所受到的环境温度、重力等多方面因素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两种方式运动训练对敏感期机体脂肪细胞体积、数量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正确选择运动方式对防肥减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观察大鼠在幼龄期进行两种不同方式运动训练及停训,其摄食量、体重、体脂以及脂肪细胞体积、数量等变化,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运动干预对大鼠脂肪细胞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研究方法:4周龄Wistar大鼠42只,分为跑台组(R组)、对照组(C组)、游泳组(S组),每组7只。三组大鼠分别进行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训练、安静喂养和游泳运动训练,跑台运动训练和游泳运动训练强度均约为75%VO2max。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24h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进行取材,剩余大鼠继续进行4周的安静喂养。比较两种方式运动训练以及停训对大鼠摄食量、体重、体温、内脏脂肪垫重量、棕色脂肪组织重量、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等的影响。研究结果:(1)摄食量:8周训练阶段,大鼠日均摄食量R组低于C组(P<0.01),S组低于C组(P<0.05),而R组和S组之间差异不显著;4周停训阶段,大鼠日均摄食量R组高于S组和C组(P<0.01和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停训前后对比,大鼠日均摄食量R12组高于R8组(P<0.01),C12组高于C8组(P<0.05),S12组高于S8组(P<0.05)。(2)体重:8周训练结束后,大鼠体重R组、S组低于C组(P<0.01);停训4周后,R组、S组与C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整个实验过程中,R组和S组大鼠体重差异不显著;停训前后对比,R12组高于R8组(P<0.01),C12组高于C8组(P<0.01),S12组高于S8组(P<0.01)。(3)脂肪总重:8周运动训练结束后,大鼠内脏脂肪垫总重量R组、S组低于C组(P<0.01和P<0.01),R组和S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停训4周后,大鼠内脏脂肪垫总重量S组低于C组(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停训前后对比,R12组高于R8组(P<0.01),C12组高于C8组(P<0.01),S12组高于S8组(P<0.01)。(4)体温:8周运动训练期间,大鼠运动训练后即刻体温R组高于C组(P<0.01),S组高于C组(P<0.01),S组低于R组(P<0.01);4周停训后大鼠体温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5)棕色脂肪重量:8周运动训练结束后大鼠背部棕色脂肪重量S组高于R组(P<0.01),其余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停训4周后大鼠背部棕色脂肪重量与8周各组差异不显著,S组高于R组(P<0.01),其余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6)附睾脂肪垫脂肪细胞总数:相同实验阶段各组间对比以及不同实验阶段对应组间前后对比差异均不显著,但是R组、S组有高于C组的趋势。(7)附睾脂肪垫脂肪细胞平均体积:8周训练结束后,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但R组、S组有低于C组的趋势;停训4周后,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停训前后对比,R12组高于R8组(P<0.01),C12组高于C8组(P<0.05),S12组高于S8组(P<0.01)。(8)腹后壁脂肪垫脂肪细胞总数:8周训练结束后,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停训4周后,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停训前后对比,R12组高于R8组(P<0.01),其余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9)腹后壁脂肪垫脂肪细胞平均体积:8周训练结束后,R组和S组低于C组(P<0.05),S组和R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停训4周后,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停训前后对比,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10)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各组大鼠附睾脂肪垫和腹后壁脂肪垫前脂肪细胞的生长曲线均近似S形,符合原代细胞的正常生长规律。各组大鼠的前脂肪细胞在相同的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增殖分化能力无差异。结论:(1)8周跑台和游泳训练均能对幼龄期大鼠摄食量、体重、内脏脂肪重量产生抑制作用,跑台训练抑制摄食量的作用更强;4周停训均能提高大鼠摄食量、增加体重和内脏脂肪重量,跑台训练组摄食量和内脏脂肪重量提高幅度更大。(2)8周跑台和游泳训练均可对大鼠内脏脂肪细胞体积产生抑制作用,均未对细胞数量产生作用;4周停训均能提高大鼠内脏脂肪细胞体积,但4周停训后只有跑台组大鼠腹后壁脂肪垫细胞数量增多,其他组以及其他部位内脏脂肪细胞数量未发生明显变化。(3)运动防肥减肥时应根据身体状况、项目特点等个性化选择运动方式。游泳运动身体负重轻、能量消耗大,而跑步运动有利于食欲控制,采用先游泳后跑步的方式可能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运动控制体成分的重点在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