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阳光下—《阳光下的一粒葡萄干》中黑色美国梦和黑人文化之探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_ee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多元文化美国的少数民族中的一支,非裔黑人一直广受人们关注。优秀的黑人作家群星璀璨,黑人剧作家洛兰.汉斯贝丽(1930-1965)便是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戏剧界最耀眼的一颗。由于癌症的病痛,洛兰.汉斯贝丽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5岁。尽管如此,她仍旧为美国黑人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创作了5部优秀的戏剧及许多文章、诗歌和演说词。作为非裔黑人的一员,她亲历了生活在白人主导的国家黑人生活的的艰辛和困苦,见证了他们为自己的梦想、自由和平等而不懈的追求。同时,她热情地歌颂和弘扬了黑人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阳光下的一粒葡萄干》是洛兰.汉斯贝丽的第一部也是其最重要的一部戏剧。剧名来源于著名黑人作家蓝斯顿.休斯的诗句:“一个未实现的梦想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它会不会像阳光下的葡萄干那样干瘪枯萎?……”1959年,该剧一经在百老汇上演,便在纽约引起了轰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胜过尤金.奥尼尔的《诗人的气质》、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可爱的青春小鸟》和阿奇博尔德.麦克列许的现代版之《约伯记》,一举拿下了当年的纽约最佳剧作奖。1961年,此剧拍成了电影,并获得了嘎纳电影奖。 剧本围绕着居住在芝加哥南郊的杨格一家的生活展开。杨格一家的梦想为经济贫困和种族歧视所阻。由于父亲的10000美元保险金的到来,杨格的梦想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为了各自的梦想,一家人对于如何使用这笔保险金持有不同观点。尽管沃尔特的钱财被骗,住进白人社区存在潜在的危险,故事还是以全家人搬进新居而结束。他们朝着他们的梦想迈出了一大步。该作品涉及当时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美国梦、黑人文化以及种族压迫和不平等、黑人妇女的平等权利和关于非洲的独立运动都有所描写。在所有的议题中,美国梦和黑人文化历来是比较受关注的。本文试图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那些黑色美国梦的追寻者为了到达美好明天所寻求的道路。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论,简要介绍了作家生平、文学生涯和《阳光下的一粒葡萄干》及其文献综述,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主旨和结构。 第二部分是对作品中美国梦的分析。论文回顾了美国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美国梦在现代社会的扭曲,并联系黑人历史和现实,分析主人公沃尔特的美国梦的实质。由于白人文化的的侵蚀作用和种族制度的存在,沃尔特的物质化的美国梦必然以幻灭而告终。通过这一普通人追寻美国梦的悲剧,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更重的东西:只有回归黑人民族文化,黑人才能走出这一困境继而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 第三部分是对作为黑人梦想的源泉的黑人文化的解读。首先通过对黑人社区意识的讨论强调了社区在黑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了体现在对黑人梦想怀着积极态度的三位女性人物身上的黑人文化及其对沃尔特的影响。作为黑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音乐在黑人生活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部分是对黑色美国梦和黑人文化的再回顾。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论文一方面进一步地探讨汉斯贝丽的写作意图一把黑人文化和美国梦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指出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把作品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他文献
唐诗作为世界诗歌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被广泛地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唐诗与世界上其它诗歌类型截然不同因其有众多独特之处。本文首先例证唐诗的这些
按照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的指导,作为参与大学英语改革的高等院校之一,青岛理工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种的新的教学模式:网络自主学习与面授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