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受到了普遍关注,这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程理念下,核心素养的教育倡导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实现“教、学、评”从一致性走向一体化。但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其强调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忽视学习评价,使日常学习评价常常游离于课堂教学外,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使“素养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这是中学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内容和中考复习内容为载体,进行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备授课设计,构建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操作模式,并以三个班级开展相应的教育实验,考查了该模式对初中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的缘起和相关文献综述,本研究的背景等,相关文献综述主要是对目前“教、学、评”一体化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前人研究的优点和不足,梳理本研究欲突破的问题。第二部分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首先重点对“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和学习效果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是介绍了本研究涉及的理论基础,包括泰勒原理、建构主义学习观等,这些理论是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备授课设计和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设计与构建主要对本研究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几个重要教学要素进行了设计与构建,详细分析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包括教学设计、学案设计、评价方案和操作程序等重要内容的设计和实施。第四部分“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实验设计与效果分析,详细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研究假设、研究材料和工具、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实验效果分析首先是量化分析,利用SPSS21.0对实验中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详细分析了“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学生实验效果的总体情况和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情况,同时对实验效果的人口学变量进行了分析;其次是质化分析,采用学生的访谈资料进行了先叙后论的编码分析,了解学生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的学习体验,分析了该模式对学生化学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原因。第五部分研究的结论与建议包括研究结论、研究建议和研究展望等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化学学业成绩,该模式中的过程性评价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业成绩有重要作用,终结性评价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业成绩也有积极作用,但作用没有过程性评价大。2.不同人口学变量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学习效果中的作用存在差异,学生化学学业成绩提升幅度具有群体差异性。通过分析还发现“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和学生类别或学生性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3.访谈分析发现,“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能有效提升初中生化学学业成绩基于以下几个原因:该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评价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参与度,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实效。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操作建议和教育建议。操作建议主要从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的建立、操作模式、备授课设计等维度进行了详细的操作建议说明。关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教育建议包括:日常教学中应该促进日常学习评价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地学习知识;倡导多元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评价建立科学的学生学习的激励机制;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地关注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差异;课堂教学应该科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美感和效率;新课程理念下,要积极进行“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