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2年,《申报》刊登了中国近代第一部翻译小说《谈瀛小录》。1911年则是晚清的终结。在1872至1911年间,中国的社会、文化剧烈动荡,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在“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下,无论是文学格局、文学观念,还是文学创作的形式内容及文学的传播方式,都出现了迥异于前的变化。在这其中,翻译小说引领了风气之先,将小说从以往的“小道”推为“文学之最上乘”,以至于1906年就有人惊叹:“十年前之世界为八股世界,近则忽变为小说世界”(寅半生)。近代“小说”兴盛的同时,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翻译外国小说的第一次高潮。这些小说不同于以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数作品都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多是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单行本。不仅文学杂志(特别是专业小说杂志)刊载小说,日报和其他类型的报纸也发表小说。中国近代的翻译小说也随着印刷传媒业的蓬勃兴起而出现并发展成熟。
笔者注意到了翻译小说与中国近代报刊之间的特殊关联,并希望藉由报刊更好地把握翻译小说的发展脉络,从而更有迹可循地构筑中国近代翻译小说史的一部分。所以,本着尊重历史的精神,在本论题中所有的翻译小说都是基于其在中国的刊载、阅读与评论等等史实而受到考察,而并不是基于原小说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而受到关注。
要完成本论题,首先应该全面地考察这些翻译小说和登载它们的报刊的情况。日本学者樽本照雄所编的《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是目前有关晚清小说最详尽的目录,但它仍是不完全的。本学位论文从搜罗第一手资料做起,查阅了相关的报刊,完成了《近代报刊所刊载的翻译小说目录》。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不仅关注翻译小说,也关心报刊上相关的小说理论文章以及广告、反响等有关问题,收集了大量资料,从而对近代报刊上外国小说的译介和传播各方面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文的第一章以当时报刊登载翻译小说的主要类型为纲目,尽可能全面地呈现报刊中的翻译小说这一庞大的研究对象,并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系列作出归纳与总结。第二章则在考察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宏观状况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尤其留意其与刊译小说的关联,报刊作为小说在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发表阵地,其对于小说的操控和影响。第三章重点考察与报刊和翻译小说都有关联的译者(编辑者)和评论者,从他们在小说的译文中和对小说的评论中言,聚焦他们的文化立场及相应的表现。这一点在近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