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4G通信已经大规模普及并且逐步向5G通信过渡。手机作为移动终端设备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的手机具有高屏占比、超薄化和全网通等特点,这就需要手机天线在更加小的空间内满足更多频段的覆盖。另外,为了更好地满足5G通信的需求,多天线技术也被广泛地使用在天线设计中。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手机天线进行研究与设计,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本论文利用耦合馈电技术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4G通信已经大规模普及并且逐步向5G通信过渡。手机作为移动终端设备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的手机具有高屏占比、超薄化和全网通等特点,这就需要手机天线在更加小的空间内满足更多频段的覆盖。另外,为了更好地满足5G通信的需求,多天线技术也被广泛地使用在天线设计中。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手机天线进行研究与设计,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本论文利用耦合馈电技术设计了两款小型化八频段手机天线。其中,第一款天线的尺寸仅为15×27 mm~2,带宽为820-960 MHz、1570-2770 MHz和3270-3920 MHz,不仅实现了2G/3G/4G频段的覆盖,而且还能够覆盖5G通信中的LTE3500频段。第二款天线可以实现包含LTE700的八个频段的覆盖,该天线相比第一款天线而言,在天线净空区宽度只有7 mm的情况下,得到了660-965 MHz和1630-2920 MHz两个很大的带宽。对所设计的两款天线进行加工测试,两款天线在工作频段内均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满足移动通信要求。其次,针对大屏幕超薄手机,本论文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实现了多频段低净空手机天线的设计。其中,第一款天线通过耦合馈电技术与加载寄生结构技术相结合,成功实现了GSM850/900/DCS1800/PCS1900/UMTS2100/LTE2300/2500七个频段的覆盖。该天线所占据的净空区宽度仅为5.5 mm,而且剖面高度只有0.8 mm。第二款是利用铁氧体薄膜特性成功设计了一款八频段低净空(5 mm)手机天线,通过在低频工作区域加载铁氧体薄膜,显著拓宽了低频段的带宽。最终,该天线在体积仅为54×5×3.8 mm~3的情况下,得到了640-970 MHz和1640-2850 MHz两个大的带宽,进一步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最后,本论文设计了一款应用于5G手机的八单元MIMO天线。该天线由八个相同的耦合馈电天线单元组成,通过对天线单元的不同布局以及加载L形缝隙,使其获得较优的阻抗匹配和隔离度。通过仿真和实测表明该天线可以实现5G中3.4-3.6 GHz频段的覆盖,而且隔离度大于13 d B,说明该天线在5G通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能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管道又是保证能源运输的一种重要途径。目前随着管道在役时间的增加,管道外力,自然腐蚀等原因造成的不同损伤会使管道状况逐年恶化,潜在危险激增。一旦发生泄漏,经济严重损失的同时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因此,管道的安全运维不容忽视。在复杂管网中,压力波长距离传播带来的信号衰减以及频繁的调阀、调泵动作使得管道泄漏的识别存在一定的误报和漏报。同时,由于信号采集精度不够和外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数据产生。如何在收集数据并发挥其实际价值的前提下,避免数据中用户隐私的泄露已经成为很多组织需要解决的问题。隐私保护数据发布平台能够在保证数据价值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隐私保护算法,该平台还可以作为第三方程序嵌入到数据收集与发布平台,从而对数据中的隐私信息进行处理,对于保护用户隐私具有实际意义。分析了隐私保护数据发布平台的设计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隐私保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作为当前用电设备提高功率因数、降低谐波污染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DCM模式的Boost PFC成本低,结构简洁,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场景。本文致力于研究DCM模式下基于Boost PFC的数字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推导并对比不同的数字控制策略,并基于FPGA数字控制技术进行快速实现与实验验证。本文分析了DCM模式下Boost PFC的工作模态,并根据实验需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功应用于多种场景,但它十分依赖大规模的监督数据,缺乏从有限样本中学习和快速适应新任务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小样本学习孕育而生。它可以像人类那样,通过对以前的任务进行归纳和类比积累先验知识,然后在有限监督数据的新任务中借助先验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能够快速的适应新任务。本文针对小样本分类任务进行研究,对于图像和视频这两个常用的数据模态,根据其数据特点的不同,我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小样本分类
在超精密加工过程中机床状态、切削工艺参数、材料性能及刀具磨损等因素都可能对表面粗糙度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如何对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进行预测进而指导工业生产是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重点方向。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详细分析了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根据超精密加工的特点及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因素,设计了超精密加工实验方案,搭建了加工过程中大数据采集平台,以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机床主轴
柔性可穿戴产品是当前重大消费需求之一,但全柔性的电子技术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相关器件的功能性和可靠性都不足以实现系统级的应用。鉴于硅基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已能实现芯片的微型化,将印刷柔性电子技术与功能强大的硅基电子技术结合,实现兼具功能和轻薄柔性的电子系统,是柔性电子实用及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课题针对此方向,采用基于印刷电子的混合制造技术对基于蓝牙的柔性电路及其可穿戴传感器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主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LDPE/PS/PE-g-MAH)复合材料,并采用超临界CO2釜式发泡法制备了发泡材料,研究了超临界CO2浸润时间、发泡压力、发泡温度对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利用DSC、流变仪、SEM等仪器对复合材料及其发泡材料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LDPE/PS的熔点为112.7℃,LDPE/PS/PE-g-MAH的熔点为110.8℃,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