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阶级斗争到身份政治 ——美国华裔革命家李玉平(Grace Lee Boggs)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美国本土化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玉平(Grace Lee Boggs)(1915-2015)作为一位华裔美国革命家,一生致力于从事黑人运动和底特律的社区建设。她的革命生涯始于马克思主义,后逐渐偏离欧洲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并表现出与美国六十年代产生的身份政治运动类似的特征,但又始终不同于两者。然而,她的独特性未能引来足够的学术关注,且以往的多数研究都带有一定的传记色彩,以介绍李玉平的革命实践为主,少数着重讨论李玉平思想的文章,也因未能覆盖完整脉络或未能将其思想与其他相关思想进行辨析而存在不足。因此,她独特的思想轨迹并未得到充分的解释。鉴于她著作的一个核心主题是试图塑造美国革命的蓝图,为此,本文尝试从思想史的角度,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美国化来解释她的思想发展,即李玉平的革命思想是将欧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思想进行美国本土化的一种独特尝试。为了勾勒出李玉平对欧洲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美国化的特殊形态,本文首先梳理了她自身的思想内容,再将其与欧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斗争和后来发展起来的美国身份政治相比较。本文认为李玉平较早的美国革命构想可以归纳为有色的、人文主义的、且对教条倍加谨慎的阶级斗争。尽管重构革命概念以后,她更加认同身份政治运动中的非暴力手段,但仍然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底色,因为她最终关注的还是全人类如何从资本主义体制中得以解放,而非某个身份群体的利益。此外,她后期提倡基于地理位置的小规模、去中心的社区运动,且强调个人在运动中的自我改造,而非围绕静态身份发起的针对他人或外在制度的集体行动。本文进一步指出,李玉平对欧洲马列主义革命思想的改造,以及其与身份政治的差异是由她对美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位置的判定、美国自身特点的认识和美国特有问题的关注所导致的。由此,本文找到了李玉平的思想在更广泛的思潮背景中的位置,并揭示了其思想对变革当今美国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青少年黑暗三联征(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自恋)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理韧性的关系,以及黑暗三联征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和心理韧性在黑暗三联征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H与G两地选取中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1215名为研究对象。使用黑暗三联征中文修订版(SD3)、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心理韧性(RS),进行施测。剔除无效数据71份,得到有效数
随着生效裁判文书公开上网制度的建立健全,裁判文书作为司法产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裁判文书的质量问题尤其是说理问题日益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一直以来,法律适用的说理作为裁判文书说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都是法院在裁判理由中要予以阐明的重点,尤其是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往往更加具有复杂性、特殊性。本文以法院在司法裁判中的法律适用说理作为重点考察对象,研究有关行政裁判文书的说理问题。通过对相关行政裁判文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由师与生共同构成。我国历史上关于尊师教育、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思想较为丰富。孔子首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讲学过程中,与众弟子平等交流思想,形成了“当仁不让于师”的孔门师生关系。容纳诸子讲学的稷下学宫强调尊师教育,对学宫特点、学则——《弟子职》适用范围、内容的分析,可知《弟子职》只是单方面要求弟子尊师,没有对弟子学业方面的要求,更没有对为师条件的要求。通过孔子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犯罪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在这些犯罪案件中难免会涉及到诸多专业知识,并且这些专业知识已经远远超过普通法官的知识领域,使得法官在查明技术事实的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此外,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使得现代社会专业分工日益细化与深化,科学知识的运用在给案件审判带来助力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犯罪方式。近年来,运用专业知识的高智商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网络犯罪等案件激增,此类
自从澳大利亚政府将汉语列为高考的选考科目之后,“汉语热”的潮流在澳大利亚国内更是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澳大利亚汉语的教育规模和质量也是位居世界前列。这就使得澳大利亚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越来越高,不管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还是社区学校均开设了汉语课,社会上还出现一些专门的汉语辅导班。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也面临着提升的需求,如何推动澳大利亚的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就成为我们当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老旧社区微更新是城市社区增量向存量更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日益悬殊,老旧社区中部分居民已通过购买商品房改善住房条件,而以低收入群体普遍分布的城市老旧社区逐渐被市场分化出来,城市居住条件不平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老城住房紧张、居住条件长年得不到改善已成为普遍现象。通过老旧社区空间环境的微更新,缓解城市中住房紧张,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从而获得归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及经济建设的发展,众多建(构)筑物将在老采空区上方建造,其涉及范围大,服务年限长,且近些年来,采空区塌陷造成的地表及建筑物损害事故多有发生。因此,对老采空区“活化”机理的研究以及浅埋深老采空区上方建(构)筑物安全性的研究,对实现地表建(构)筑物安全及煤矿采空区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收集研究区域的煤矿地质、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概况,通过室内岩石力学实验测定各个岩层岩石
自司马迁始创《循吏列传》后,循吏一词逐渐成为了士民心中理想官吏的典范与代表,不仅为历代史家所重视,也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对象。在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背景下,优待儒士的宋廷涌现出了 一批公忠为国、仁爱为民的有能之士。《宋史·循吏传》中记载了元代史官择录的十二位北宋循吏,他们多以科举入仕,集中出现在北宋前中期,这与北宋忠厚立国、重典治吏的政策以及逐渐完善的选官任官制度密切相关。此十二人尽管人数
刺绣技术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历史悠久、生命力强。刺绣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目前有很多关于刺绣技术的教育活动,业界也力求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让刺绣技术得到发展。为了分析刺绣教育在刺绣技术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刺绣技术极具代表性的江南刺绣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沈寿作为江南刺绣技术的集大成者,其刺绣技术的教材化与学科化,在刺绣教育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独具特色。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解读、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流动人口增多,城市居民的居住方式也发生改变,城市社区打破了传统的单位院落式聚居的居住模式,尤其是在优租房社区,人口流动量大,社区居民彼此陌生,邻里关系淡漠、疏离的现象突出,集体意识、社区公共观念淡薄,同时优租房社区内居民构成以高知人才为主,人才资源面临闲置和浪费。面对这个现状,本文从社区营造的视角出发,主张以自下而上的理念实现居民自主意识的唤醒和持续的社区培力,推动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