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风影响下的晚明同性恋小说研究——以《弁而钗》《宜春香质》《龙阳逸史》为例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性恋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独特领域,中国的同性恋文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尚不充分。因此本论文以晚明三部专写同性恋的小说《弁而钗》、《宜春香质》、《龙阳逸史》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读,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醉西湖心月主人和京江醉竹居士目睹了晚明男风的盛行,故把社会上的男风现象创造性地写入《弁而钗》、《宜春香质》和《龙阳逸史》。晚明同性恋小说是在男风兴盛的背景下产生的,研究男风盛行的原因和小说中的男风现象是深入探寻小说内涵的基础。作者在这三部小说中塑造的同性恋性格、身份迥异,然而按照在同性恋关系中充当的角色还是可以明显区分为主动者和被动者。还有一类与同性恋有特殊关系的人物,那就是同妻。同性恋主动者、同性恋被动者和同妻在小说男风中演绎着各自角色。通过分析这三类人物在面对男风时的行为归纳出他们的人物形象,并且从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和传统文化中探究形象的形成原因,以更好地解释男风影响下的人们呈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根据上述男风现象和小说人物的同性交往和性生活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晚明社会男性的审美标准,那就是社会审美偏好阴柔秀美,在小说中的反映就是长相英俊柔美的男子比较容易受到同性恋的青睐。男性女性化的审美倾向与中国社会一直要求的男子阳刚的审美标准大不相同,明显是中国男性审美变迁史上的一次裂变。唯有从男风背景和中国文化中才能找到晚明社会男性阴柔审美标准的根源。晚明同性恋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晚明社会的男风现状和士人对待男风爱恨两难的复杂心态。小说对同性恋的刻画传达了性解放的心声且张扬着人性的光芒。
其他文献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晚,其理论空间还有待继续构建。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语言学也是跨文化交际学的重要课题。研究跨文化交
期刊
进行了X80管线钢埋弧焊接试验,分析了其焊缝的成分、显微组织不均匀性特征。焊缝区的Mn、Ni合金元素的成分不均匀程度较小,Ce、Ti、Al等针状铁素体形核元素在焊缝中心区偏析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晚清时期教会报刊曾积极传播西方文化,但教会报刊登载科技知识主要是为他们传播基督教义扫除障碍,宗教使命经常会让传教士情不自禁地渲染上帝的神力;为了维护西方国家的殖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