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经商,由此拉开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序幕。然而,由于制度、就业等多方面的原因,这部分进城农民并没有获取相应的权利实现身份的转变,即并没有真正转变为一般意义上的城镇居民。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涉及面广牵扯的问题较多,不仅关系到城镇化发展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同时,作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其自身素质和技能还影响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经济条件下,农民工群体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需要对该问题做更进一步的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包容性增长、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公共服务等基本内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接着,运用基于郑州和许昌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找出当前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存在的关键因素,即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民工供给不足;然后,运用有序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证实了所提出的问题,明确了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最后,基于分析的结果和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研究,本论文主要有以下结论:(1)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与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工业化进程相比略显滞后。这不仅制约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而且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这与我国积极倡导的包容性增长相违背。(2)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制约因素是现有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不合理不完善。这些制度的存在使得农民工在就业、子女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险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增加了农民工的进城成本和风险,削弱了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3)我国积极倡导的包容性增长给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包容性增长强调的普惠、均等、共享等理念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4)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文研究认为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就业、住房和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最主要的因素。最后,本论文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1)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合理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采取措施积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解决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行公共服务机制和组织机构的创新,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公平对待的问题,减小农民工的进城成本和风险。(2)改革现有不合理的分配机制,让广大的进城农民工分享城市经济发展的成果。(3)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自身的素质和技能,解决农民工就业难工资低问题,增加农民工的进城收益。(4)积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权利和机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