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百年变局和新冠疫情交织叠加,2020年5月两会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构建内需体系,发挥消费在内需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负债是家庭平滑各期消费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内循环发展。研究表明,适度的负债有助于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增加家庭跨期消费效用、促进家庭财富积累、提升家庭福利水平,对实体经济发展也具有正向效应。因此,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探讨我国家庭负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过高的负债也可能会加大家庭债务风险。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多元化,我国家庭部门债务规模扩张迅速。2020年,家庭部门债务占GDP比重已超过G20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平均水平,但仍低于英国、美国、日本以及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说明目前我国家庭债务风险整体相对较为可控,但增速较快问题也值得警惕。因此,对家庭负债规模变化以及推动家庭债务增长成因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发展格局下,对我国金融配置信贷资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家庭层面,要以提升家庭消费、促进生产经营为主导,实现消费、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我国家庭部门债务增长主要由住房负债拉动,具有一定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对家庭负债结构的探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非正规借贷是家庭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户农业生产、家庭创业和减贫中都扮演着重要作用。而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家庭以民间私人借贷为主的非正规信贷持有明显降低,负债渠道结构变化较大。因此,对我国家庭负债渠道变化的分析尤其是民间私人借贷变化和原因的探讨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体系快速发展,银行体系的覆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以数字金融为主的新兴金融模式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以银行业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是家庭重要的融资渠道,数字金融的发展也拓宽了家庭融资渠道、降低了金融参与门槛。因此,随着传统和新兴金融市场的发展,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提升家庭金融服务获得,从而影响家庭负债情况。同时理财市场的发展也会对民间借贷市场中的资金供给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家庭的民间借贷获得,进而影响家庭负债渠道结构。目前有关家庭负债状况的分析多基于宏观数据或微观截面数据,较少有基于多轮微观调查数据来详细阐述家庭部门负债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和群体差异。同时,关于家庭负债问题的探讨多集中于单一主体,研究内容较为单薄和分散,缺乏系统地将家庭负债各个方面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的探讨。此外,国内有关家庭负债影响因素的探讨多基于微观层面展开,宏观角度多基于房价变化视角,较少从金融市场发展尤其是金融创新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多期微观数据,以中国家庭负债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揭示了近年来我国家庭负债水平、渠道和结构的详细变化及群体差异,并基于金融供给方视角从银行业发展、数字金融发展和理财市场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家庭债务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原因,为宏观政策调控提供参考依据和信息支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本文在第三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家庭负债的变化情况。首先,从宏观层面阐述了我国家庭部门债务规模、杠杆、结构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对比分析了我国同其他国家债务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差异。其次,基于微观家庭调查数据揭示了近年来我国家庭负债的变化情况,包括家庭信贷需求、负债持有、负债规模、债务负担、负债渠道、信贷获得、负债结构等方面,并从资产、收入、教育、城乡、区域等方面分析了家庭负债变化在不同特征家庭间的差异性。数据表明,家庭债务规模和债务负担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家庭正规信贷持有、正规信贷获得、正规负债额和正规负债占比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而非正规信贷持有、非正规信贷获得和非正规负债占比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家庭的非正规信贷挤出效应明显;家庭消费型负债增长明显,生产经营负债额占总负债比重明显降低。第四章从金融可得性角度分析了银行业发展对家庭负债的影响。本部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三轮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业发展对家庭负债的具体影响。首先,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银行业发展对家庭负债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发展显著增加了家庭债务规模,加大了家庭债务负担,这一影响在不同特征家庭间基本未发现显著差异。其次,采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了银行业发展对家庭负债渠道和信贷获得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业发展通过提升正规信贷可获得性增加了家庭以银行为主的正规信贷渠道负债占比;同时也降低了家庭以私人借贷为主的非正规借贷获得,使得家庭非正规负债占比有所降低。最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银行业发展对家庭负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业发展显著降低了家庭的生产经营负债占比。第五章从金融模式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负债的影响。本部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三轮调查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Probit模型等从数字金融市场发展的角度检验了家庭负债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家庭债务规模增长,加大了债务负担,且主要体现在较高资产、较高收入、有稳定工作以及有新购住房家庭中。负债渠道方面,数字金融发展提高了家庭以银行为主的正规信贷获得,从而增加了正规负债占比和网络负债占比,降低了家庭以私人借贷为主的非正规信贷获得以及非正规负债占比。负债结构方面,数字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家庭的生产经营负债占比,增加了家庭的消费负债占比,改变了家庭负债结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创新金融模式、缓解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等增加了家庭正规信贷渠道负债和互联网渠道负债获得,进而影响了家庭债务规模。此外,本章还进一步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消费水平增长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第六章从理财市场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家庭负债渠道中民间借贷挤出的原因。具体而言,本部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三轮调查数据,分析了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和互联网理财市场发展对家庭民间私人借贷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理财市场发展显著降低了家庭的民间借贷参与、民间借贷可得以及民间负债占比。异质性分析表明,理财市场发展对家庭民间借贷的负向影响更多体现在较高资产、较高收入、较高财富、较高教育以及城镇地区家庭中。机制研究表明,理财市场发展促进了家庭理财产品购买、降低了家庭民间借出意愿,从而挤出了家庭民间借贷获得。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以家庭负债作为研究对象,全面细致地探讨了家庭负债各个方面的问题。已有关于家庭金融的研究更多关注资产配置、收入、消费等方面,较少对家庭负债问题进行分析,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探讨家庭负债问题,对于促进家庭消费、拉动内需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以往对家庭负债行为的研究多关注信贷可得、负债持有和负债杠杆等单一方面,较少考虑到负债规模、杠杆、获得、渠道和结构等多方面的家庭负债整体问题,也较少关注民间借贷变化。因此,本文对家庭负债各个方面的探讨能有效反映中国家庭负债具体情况,更为完整和系统。(2)其次,结合传统和新兴金融市场发展,从金融供给视角体现了家庭负债水平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国内关于家庭负债影响因素的探讨多基于家庭微观特征,宏观视角也多聚焦房价变化,较少从金融市场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尤其是金融模式创新方面。银行业发展和数字金融发展反映了负债供给端的变化,理财市场发展也影响了家庭民间借贷供给,因而对家庭负债规模、渠道和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金融市场发展角度对家庭负债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从金融供给方的视角揭示了引起家庭负债变化的原因,既拓宽了已有文献研究,也为金融发展和家庭负债之间的具体影响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撑。(3)最后,基于多期微观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较为全面细致地揭示了我国家庭负债各个方面的动态变化和群体差异。已有关于中国家庭负债状况的分析多基于微观截面数据或宏观数据,较少从微观角度详细阐述家庭负债参与、规模、杠杆、渠道、结构等方面的详细情况以及不同特征家庭的具体差异,也缺乏通过多期微观数据的比较分析来体现中国家庭负债各个方面的具体变化。因此,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多期微观数据详细展现了中国家庭负债近年来的变化情况和群体差异,并动态分析了影响家庭负债变化的因素,从微观角度有效揭示了家庭负债变化的具体情况。在当前中国家庭部门债务增长较快的背景之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