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丁醇梭菌/希瓦氏菌共培养强化丁醇发酵体系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nnydbw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及环境问题的加重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清洁能源的开发,丁醇因其优越的性能得到了广泛关注。丁醇的生产主要是靠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获得的,但目前的ABE发酵仍存在许多问题,限制了丁醇的产量。目前已有研究通过进行混菌共培养来改善ABE的发酵性能。混菌共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发酵技术,利用菌株之间不同的代谢途径,达到互利共生的作用,不需要进行复杂的DNA体外重组就能达到与其类似的目的,节省了时间,节约成本。本研究希望通过混合培养丙酮丁醇梭菌与希瓦氏菌,改善丙酮丁醇梭菌的ABE发酵性能,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在不同条件下单独培养希瓦氏菌株,发现只有当氧气充足时,菌体才能正常生长,而在完全厌氧条件下希瓦氏菌几乎不生长,只能在24小时内维持细胞活性。当培养基不排氧且后续不再补充氧气时,菌体可以生长至氧气消耗殆尽,之后24小时菌体保持活性但不生长。(2)研究发现在不排氧的培养基中先加入希瓦氏菌将培养基中的氧气消耗完,再加入丙酮丁醇梭菌,希瓦氏菌不仅可以为后者提供无氧环境,还能改善ABE发酵性能。与单独培养丙酮丁醇梭菌获得的11.4 g/L丁醇相比,共培养获得13.3 g/L丁醇,产量提高了16.0%,生产强度提高了33.3%。(3)以单独培养丙酮丁醇梭菌为对照,探究了发酵进入溶剂期后以不同比例加入希瓦氏菌菌体对发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加入的希瓦氏菌与丙酮丁醇梭菌的干重比为1:2时,丁醇浓度最高,达到14.7 g/L。与对照组相比,丁醇产量提高了28.9%,生产强度提高了58.9%。(4)由于两种菌株的最适pH不同,研究工作希望探究pH对混菌发酵的影响。发现当控制pH为6.0时,丙酮丁醇梭菌发酵不再产溶剂,转向产酸。同时希瓦氏菌会在6h内丧失活性。(5)将希瓦氏菌与丙酮丁醇梭菌进行双室共培养发现,当共培养过程无外接电子通路时,丁醇浓度为6.4 g/L,接入外加电子通路后,丁醇浓度上升至7.5 g/L,且丙酮的浓度增加了31.0%。本研究通过将丙酮丁醇梭菌与希瓦氏菌进行混合培养来改善ABE发酵性能是可行的,证明了两种菌的混合能明显提高丁醇产量及生产强度,降低丁醇生产成本。
其他文献
对于常用的Pt基催化剂,尽管在酸性和碱性燃料电池中都表现出高性能,但其成本一直限制着氢氧燃料电池的发展。目前对电催化剂的研究主要是减少膜电极组件(MEA)中Pt的用量。例如,设计具有独特形貌和结构的Pt合金催化剂,或发明更加优异的非铂材料。Pd基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ORR)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是,这种催化剂尚未取得突破。因此,设计ORR的高性能Pd基电催化剂已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基于Pd基合金,
本文运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苜蓿牧草种子的光谱特性进行了测试,结合多种多元统计方法对牧草品种进行了鉴定识别。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模型的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样品的化学组成含量和统计方法进行了机理的探讨与分析,最后对数据库建立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1.利用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苜蓿牧草种子进行了实验测试,发现在频域谱所确定的有效频率范围内,吸收系数和折射率谱都存在着差异,但是差异性较小无法作为有效的鉴别
酶催化对于代谢过程等生命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界的酶催化过程大多由多个反应步骤或级联反应来实现的。对多酶催化系统而言,应充分利用每种酶的催化活性,通过微环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建立新西兰兔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模型,局部予以郑氏三号熏洗药处理后,通过测定粘连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Collagen-I,COL-I)、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
目的:评价采用益肾活血熄风法的中药汤剂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根据拟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用CNKI、万方、VIP、CBM等期刊数据库,对2009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大的疾病之一,在各类疾病中,癌症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居于第二位。化疗作为清除癌细胞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抗癌有很大作用,但因其本身有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是土地利用过程中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的生态效率,能够衡量区域土地低碳利用的水平。中国西北地区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民生发展的双重考验,在中国全面提
由于能源资源紧缺,电致变色智能窗这类建筑节能材料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电致变色材料是指在外加电压下,光学性能如透过率、吸收率、反射率、颜色等发生变化的材料。传统电致变色材料仅考虑对可见光波段的遮、透光,颜色变化,响应时间以及循环次数等性能的研究。新型智能窗为更充分的利用太阳光的能量要求材料在可见-近红外双波段光学性能可调,实现对太阳光光和热的独立调控,从而适用于我国不同地理区域,满足节能需求。聚
磁场活动是宇宙中许多瞬间现象的基础例如太阳和恒星的耀斑、磁层亚爆和伽马射线爆发等。而引发这些过程的磁场能量可能是由磁重联释放的。因为磁重联的发生改变了磁场的拓扑结构并且将磁场能量转化等离子体能量。本文运用2.5D的PIC(particle-in-cell)方法分别对无导向场时的无碰撞磁重联和由导向场时的无碰撞磁重联做了模拟研究。我们主要对无导向场磁重联和有导向场磁重联的重联电场、重联磁场、电子电流
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及子宫体癌,但其病死率却占首位。早在2010年,美国癌症协会对女性各部位的新发癌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