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源水强化预处理试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段松花江水受上游工矿企业的污染以及水文气候条件的影响,属于典型冬季低温低浊高氨氮、夏季高有机物的复杂微污染水体,目前水厂的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很难将出水水质处理后达到标准。课题以哈尔滨段松花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地开展了粉末活性炭吸附性能试验、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沉淀实验、预臭氧实验以及臭氧+强化混凝沉淀实验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粉末活性炭吸附性能试验表明,最佳吸附动力学参数为:第一级吸附搅拌转速n1=300r/min,吸附时间t1=1min;第二级吸附搅拌转速n2=100r/min,吸附时间t2=30min。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及吸附时间研究表明,2#炭在吸附性能优于1#炭,吸附0.5h时,水中耗氧量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20.78%、24.49%,占总去除率的69.27%、72.01%。吸附容量及等温曲线试验也表明得到2#炭>1#炭。PAC+混凝沉淀实验表明,2#PAC对松花江污染物去除效果更好,最适投加量为20~40mg/L,沉后浊度为0.74~1.4NTU,色度降低到9~14度,耗氧量、UV254、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4.84%~53.74%、47%~56%、17.60%~21.26%。水质冲击负荷实验表明,当原水耗氧量为13.22mg/L时,PAC最佳投加量不变,浊度及氨氮的去除效果基本不变,耗氧量去除率降低到29.65%~36.46%;当调节原水氨氮为2.576mg/L时,随着2#炭投加量增加,氨氮净去除量为0.3~0.4mg/L,去除率12%~15%,PAC吸附氨氮效果较差。高氨氮高有机物原水试验表明,由于PAC吸附原理不同,两种污染物间不构成明显的竞争吸附。预臭氧氧化对送花江水强化处理试验表明,两级投加方式较单级投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更佳,当O3投加量为1.96 mg/L,投加的最佳比例为1:1时,臭氧氧化后,出水中浊度及氨氮均略微有所增加,耗氧量和UV254的最佳去除率为22.35%及26.32%。预臭氧+混凝沉淀试验表明,臭氧最佳投加量为1.3mg/L时,适量投加臭氧具有助凝作用,沉后浊度为0.64NTU,耗氧量、UV254及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5.3%、53.72%、16.39%,预臭氧+强化混凝沉淀对氨氮去除效果不佳。有机物冲击负荷试验表明,高氨氮原水下,预臭氧+强化混凝沉淀对氨氮的去除率为11%~16%;高有机物原水下,预臭氧+强化混凝沉淀对耗氧量去除率为22%~34%。高氨氮高有机物试验表明,有机物的浓度会直接影响预臭氧消耗量,但氨氮浓度对臭氧消耗量影响较小。本论文基于松花江冬季低温低浊高氨氮水质的特点,通过小试及中试试验研究,得到了粉末活性炭的最佳吸附动力学参数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预臭氧的最佳投加方式、投加比例及投加量,并在粉末活性炭、臭氧预处理分别联合强化混凝沉淀试验中得到了水厂运行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启动松花江作为饮用水工程项目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为类似水体的水厂生产运行及改建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再生混凝土材料由于绿色环保的特点,近年来受到了科研学者和工程师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钢筋桁架混凝土组合板作为一种新型的组合板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承载力高等特点,正
在实际工程中,岩土的参数(包括岩石、土、软弱夹层等的弹性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应将它们视为随机场加以研究。基于土性参数的随机场特性,如果仍
本文结合标准化理论与城市节水途径分析,针对城市节水技术标准系统与节水型城市量化评价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城市良性水循环理念为指导,综合标准体系二维与三维框架构建方法,构建出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逐步加快,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爆破技术在城乡建设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了。爆破施工给周边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从而受到
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混合来增强混凝土的研究刚刚起步,也是当前对纤维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的
本文利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MBBR)工艺处理制革废水,通过优化工况试验、影响因素分析试验及不同组合工艺的对比试验来考察其处理效果和可行性。 试验分析确定MBBR工艺处
本文是关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与完善研究,该系统提供及时有效的造价信息为工程建设服务。本文全面系统的收集研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和完善我
本研究针对茶多酚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茶多酚对藻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影响茶多酚抑藻效果的因子,并对茶多酚的抑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试验表明,100mg/L
在修建地铁的施工方法中,盾构施工方法日益成熟并得到推广应用。盾构法有着明显的优点,但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影响着工程的进展,甚至对工程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特别是在微承压水层
为了在建筑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行各项墙体改革、发展新的住宅结构体系已经成为目前工程界的首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墙体改革、建筑节能等相关政策的实施,住宅产业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