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肾脏病(CKD)是美国肾脏基金会(NKF)在2002年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的多种疾病原发或继发肾脏病所致的肾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FR)小于60ml/min/1.73m~2持续3个月的新的疾病概念,同时根据疾病进程将其准确地分为五期。由于CKD的高发病率及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优势,许多中医药工作者从各个角度对多种肾脏疾病从各个方面有了较多的阐述。因CKD是新提出的疾病概念,从文献查新结果来看并未检索到以往有CKD不同分期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文献报道,CKD的肾功能分期和目前我国通用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有所不同,尤其是中医药以往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的研究,已明显不能满足CKD分期的要求,亟需对基于NKF-K/DOQI基础之上的CKD分期的中医认识和研究。因此,为了深入开展CKD证候学研究,初步探讨CKD分期的证候和主要症状的发展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本研究利用文献检索、专家问卷、回顾性研究方法等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拟研究建立在NKF-K/DOQI基础之上的CKD分期的中医证侯相关性的初步探讨。目的:遵循临床流行病学(DME)和循证医学(EBM)原则,从美国肾脏基金会(NKF)在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入手,深入开展CKD调查分析的常见症状,观察我院住院患者CKD各期证候分布的特点与变化情况,通过中医证候在CKD各期的不同变化,进一步探讨其机制,为中医药参与CKD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断学基础。为CKD各期的证候研究提供新思路,更好的为CKD各期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方法:本研究涉及流行病学、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参照EBM系统评价的方法研究近5年文献,通过文献检索,总结文献中出现过的中医证侯,归纳、总结、分析中医诊疗规律。(2)采用德尔斐法(Delphi)进行CKD分期的中医症状的专家调查。(3)回顾性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近5年我院住院病历调查,参考CKD中医症状专家调查问卷,自拟CKD患者观察表,收集250例符合CKD分期标准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资料包括①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原发病、就诊时的中医症状和化验指标等。观察CKD各期证候分布的特点与变化情况,主要探讨乏力、腰膝酸软、面色改变在各期变化与CKD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观察的250例我院住院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大约为1:1,CKD 3、4、5期高发的年龄是在60~69岁之间。原发病方面,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是其三大原发病因,占纳入观察CKD患者的80%-90%。在虚证证型中,气虚型在CKD 3期出现的频率最高,随着疾病的进展到5期逐渐递减(48.33%-7.8%);阳虚型在疾病的早期并不多见,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增多,到5期出现的频率最高(13.33%-78.9%),呈递增型演变;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也是随疾病的进展逐渐递减,总体波动不大,阴阳两虚未见明显波动。各虚证证型在CKD 3、4、5期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证证型中,湿浊证在3期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呈上升的趋势,5期出现的频率最高(20%-68.9%);水气证在3期时频率最高,到疾病的后期呈递减趋势(41.67%-6.7%),湿热和血瘀证在各期中变化不大,但是存在疾病的各期中。各实证证型在CKD 3、4、5期之间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医症状方面,认为乏力、腰膝酸软在CKD 3、4、5期之间变化的程度有线性关系,认为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乏力、腰膝酸软在CKD 3、4、5期出现的频率与疾病的进展具有相关性。在面色改变中,认为从3期的面色黧黑或晦暗,到4期的面色萎黄,再到5期的面色无华在CKD 3、4、5期之间没有线性关系,认为患者的面色改变情况和疾病的进展没有相关性。在病因病机方面,认为CKD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证候存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正气的虚损,又有实邪的阻滞,纯虚证或纯实证少见。在疾病的初期阶段,邪气伤及肾气,或先天肾气不足,涉及肺、脾,三脏皆与水液运化及代谢密切相关。肾主水,肾气不足则推动和运化水液无力无力,水液内停。随着疾病的进展,阳气虚损,阳虚蒸腾和气化功能不利,水液代谢失调,三焦气化失司,脾肾虚衰,五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不足,津液输布不利,湿热内蕴,热邪伤津耗气,进一步损伤正气;病程日久,浊毒内停,与湿邪共同停留体内,失治或误治,变生百病。结论:我院住院的CKD 3、4、5期患者高发年龄是在60~69岁之间,各虚、实证型在CKD 3、4、5期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3、4、5期的中医症状乏力、腰膝酸软在CKD 3、4、5期出现的频率与疾病的进展具有相关性,CKD 3、4、5期的面色改变程度与CKD分期与疾病的进展不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