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单晶金刚石纳米尺度磨削磨损过程中,磨粒的局部温度变化严重影响着道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质量。在磨损过程中磨粒整体与局部接触区的温度变化可能对磨粒硬度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温度因素对单晶纳米金刚石的摩擦磨损过程的磨损率的影响关系尚不清楚。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MD)仿真手段,考虑体系整体温度和磨粒滑动过程中局部接触区域温度的变化,对磨粒磨损过程中的磨损量进行计算,探讨了摩擦磨损过程中的温度对磨损率的影响
【基金项目】
:
“柔性机构摩擦动态自锁及其波动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1157215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晶金刚石纳米尺度磨削磨损过程中,磨粒的局部温度变化严重影响着道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质量。在磨损过程中磨粒整体与局部接触区的温度变化可能对磨粒硬度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温度因素对单晶纳米金刚石的摩擦磨损过程的磨损率的影响关系尚不清楚。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MD)仿真手段,考虑体系整体温度和磨粒滑动过程中局部接触区域温度的变化,对磨粒磨损过程中的磨损量进行计算,探讨了摩擦磨损过程中的温度对磨损率的影响。另外考虑了载荷对磨损过程中局部接触区温度变化以及磨损速率的影响。并且讨论了经典Achard模型在计算微观结构磨损量时的局限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单晶金刚石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摩擦磨损过程的模拟,分析体系整体温度和局部接触区温度变化对纳米尺度金刚石磨损过程的影响。体系设定了300K~900K的不同初始温度,根据计算磨粒与工件表面局部接触区域的热运动速度,计算了磨损过程中的局部接触区域温度。利用可视化软件,观察了各温度模型磨损过程中的原子分布与磨损高度变化。通过从体系整体温度和摩擦接触面局部温度变化对磨损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温度与磨损过程中磨粒丢失原子数和磨损高度的关系,认为温度升高时单晶金刚石硬度减小,加快了磨损速率。(2)分析了同一体系温度下,不同载荷大小对纳米尺度金刚石磨损过程中局部接触区温度变化和磨损率的影响。给金刚石磨粒施加12nN~72nN的不同载荷,通过分析磨损过程中磨损面的局部温度变化和磨损高度,结果显示在同一体系温度下,改变载荷大小对磨损表面接触区域最高温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是载荷大小对磨损量影响较大,磨粒表面法向载荷越大,磨损率越高。(3)讨论了经典Achard模型在计算微观结构磨损量时的局限性。根据经典Achard模型计算公式V(28)kFNL,对磨粒磨损高度与磨粒滑动距离的关系进行理论求解,根据求得的公式对不同温度和载荷下的MD仿真结果进行拟合。对比拟合结果与仿真结果,Achard计算公式拟合的曲线与不同体系温度和载荷大小下的MD仿真结果相比在初始阶段磨损量差距较大,而且拟合曲线之间磨损量差距大小随体系初始温度的不同而改变。因此我们认为Achard计算模型不再适用于考虑温度变化的单晶金刚石纳米尺度的磨损量计算。
其他文献
短突发直扩通信系统结合了短突发通信技术和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的优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灵活性以及抗干扰性,在军事通信、卫星通信和高速移动通信领域中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同步技术是短突发直扩通信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和研究重点。本文在分析直扩通信系统常用捕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截短Gold码捕获性能有待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先导线性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深刻地影响了目标识别技术。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在不断展开,汽车的自动驾驶可以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针对这种需求,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信息融合的多运动目标识别与感知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研究贡献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帧间差分法提取运动目标轮廓时存在空洞和噪声的问题,应用构建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修复。该算法首先利用帧间差分法获得运动目标轮廓
紧耦合阵列是一种紧密排布的阵列,利用单元之间的耦合拓展带宽,在雷达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中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实际工程中,一般希望采用尽可能少的天线单元如稀布阵的形式来实现阵列需要满足的性能指标,然而,紧耦合阵列对排布方式的优化在实际应用中没有文献报道,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针对紧耦合阵列天线排布方式的优化,做了如下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非规则紧耦合阵列的优化设计方法。引入阵列稀疏性技术,通过调整
本论文提出一种超声振动表面光整强化技术,主要对零件的表面进行强化加工,用以提高零件表面的综合性能(如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表面残余压应力等)。超声振动表面光整强化技术是在传统挤压加工方式基础上叠加超声振动,利用超声波的物理与机械作用使超声挤压工具头在局部微小的范围内产生极大的瞬时加速度以及能量集中效应。这种作用方式可以用较小的静挤压力使零件表面金属发生塑性应变从而提升零件的表面质量,这种新型加工工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障电网安全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近年来,电网中的相继故障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研究电力网络在相继故障情况下的鲁棒性并对其进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了网络科学和进化计算等理论,对相继故障场景下的电网脆弱性、拓扑优化以及资源分配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考虑代价的混合攻击场景下电网的脆弱性。
电化学传感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灵敏和环保的分析方法,逐渐应用于医疗检查、环境污染物监测和食品检测等各领域。为提高检测精度及扩大应用范围,新型工作电极的开发,尤其是柔性电极的新需求,已经成为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重点。其中,工作电极是决定电化学传感器性能与应用范围的核心组件。开发具有高灵敏度、高响应性及具有柔性弯曲性能的电化学传感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这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为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管理意识日益增强,对睡眠质量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日常生活中希望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到自身的睡眠状况。为了解决人们的需求,已经有众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家用型睡眠监测领域。然而传统的基于传感器、计算机视觉的感知技术存在设备昂贵、感知范围易被遮挡和侵犯隐私等问题。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基于Wi Fi的无线感知技术凭借其低成本、覆盖范围广以及保护隐私等优点,已经受到许多研究人员的青睐。睡
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一直是军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大多数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都是基于单视场图像进行研究,但是单视场图像无法同时兼顾大视场的检测与小视场的跟踪,故本文寻求新的思路,在双视场成像设备上对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借助双视场成像的优势,本文对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流程进行研究,双视场中,大视场先对目标进行检测,再把检测
无人平台的目标自主跟随行为,作为机器智能的常见应用,可以适用于广泛的任务场景中。本文对复杂环境中无人平台自主跟随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目标识别与定位,以及无人平台的运动控制与避障,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针对复杂环境中自主跟随平台目标识别的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点云外观模型的点云簇特征表示,将自主跟随任务中对目标的识别问题,转换为在特征空间中对环境中目标-非目标的二分类问题。针
钛合金作为一种优质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诸多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医疗、汽车能源等领域,但它同时也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论文将轴向超声振动引入到TC4钛合金的铣削加工中,通过理论、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比超声振动铣削和普通铣削在加工TC4钛合金上的区别,研究超声振动对铣削力、铣削温度、切屑形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超声振动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