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在诸恶性肿瘤当中,肝癌的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三位,每年新发病例占到全世界的50%以上。随着近年多学科来对于肝癌研究的不断加深,肝癌的不同分级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案也不断的细化。在众多的治疗方案当中,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及良好的愈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众多的治疗方案当中,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及良好的愈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介入治疗自身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摸索到逐渐成熟,从手段单一到多样的变化。相信随着大量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介入治疗也将会在肝癌治疗方面展示其独特的优势。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一类与生长、发育、癌症发生等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分泌产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涉及多种疾病。PDGF及其受体的过度表达是肿瘤的常见特征之一,在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皮肤癌、胃癌、结肠直肠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细胞中均可检测到高水平的PDGF及受体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前后,血液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C和D的含量,探讨其与TACE疗效及肿瘤复发、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40例肝癌患者作为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且在此之前从未接受任何式的治疗)在我院介入科TACE治疗(TACE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5-75岁,平均535岁。肿瘤直径为3.5-9 cm,平均(4.354-1.34)分级:A级3cm; ChIld-Pugh4人,B级6人。全所有患者肿瘤标记物AFP均超过400μg/L,符合PLC的诊断标准(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于2001年9月制定)。对照组为20名健康体检者,男15名,女5名,年龄24-65岁,平均495岁,所有志愿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并经过严格体检,排除肝脏疾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即对血清中enzyme-linkedimmune-sorbent assay, ELISA)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对照组血清中的PDGF-C、PDGF-D含量进行对比。PDGF-C、 PDGF-D结果患者术前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PDGF-C、PDGF-D术后1周较术前1天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0.05);CR组患者PDGF-C、PDGF-D术后1个月血清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GF-C、PDGF-D(P<0.05);而组患者血清PR+SD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PDGF-C、PDGF-D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血清的含量呈正相关(r=0.4PDGF-C、PDGF-D2,P<0.001);且与有无癌栓形成密切相关;血清与包膜特征密切相关(PPDGF-D<0.05),血清PDGF-C在无包膜组明显高于有包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GF-C、PDGF-D均与年龄、性别、HBsAg、AFP水平、术后残存或复发、肿瘤直径等均无相关性(P>0.0 5)。结论通过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清PDGF-C、PDGF-D含量,能为评估TAC E疗效及判断肿瘤有无复发、进展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