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观察中药颗粒剂敷脐联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治疗前后患儿症状的分析,说明临床运用中药颗粒剂敷脐联合刺四缝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具有优越性,进一步丰富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内容,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方法。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05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江苏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厌食症患儿病例6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受试病例按1:1比例分组,分为治疗组(中药颗粒剂敷脐联合针刺四缝)和对照组(口服院内制剂调脾合剂)各30例。其中,中药颗粒剂治以健脾助运,药用苍术、焦山楂、陈皮、槟榔、苏梗、芒硝、厚朴、葛根等,将颗粒剂混合均匀后装入纱布口袋中,置于神阙穴上,可用布带或肚兜进行固定,药物使用时间为每24小时更换一次;刺四缝是在双手第2-5指掌面近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取穴,常规皮肤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点刺,约0.1-0.5cm深,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粘液或血液,之后用消毒棉球擦拭干净及压迫止血,一周两次;调脾合剂为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组成为苍术280g,佩兰280g,陈皮128g,炙内金128g,炒山楂280g,蔗糖80g,用量用法为口服,每日3次,小于1岁儿童每次5mL,1~3岁儿童每次10mL,3~6岁儿童每次15mL,大于6岁儿童每次20mL。以上治疗方法均是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占46.7%,显效11例,占36.7%,有效4例,占13.3%,无效1例,占3.3%,痊显率为83.3%;对照组痊愈4例,占13.3%,显效12例,占40.0%,有效12例,占40.0%,无效2例,占6.7%,痊显率为53.3%;两组在疾病疗效方面P=0.01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疾病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痊愈5例,占16.7%,显效17例,占56.7%,有效6例,占20.0%,无效2例,占6.7%,痊显率为73.3%;对照组痊愈2例,占6.7%,显效6例,占20.0%,有效19例,占63.3%,无效3例,占10.0%,痊显率为26.7%;两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在食欲、食量等主症及面色、精神状态、汗出等次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中,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另外,在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均可安全执行,值得推广应用。结论:通过临床研究,药物敷脐联合刺四缝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内服中成药,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敷脐及针刺方法体现了祖国医学优势,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易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