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语码转换现象普遍存在。语码转换得到了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外语课堂中教师是否应该进行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虽然很多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很少有人针对高校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研究。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比较薄弱,全部用英语教学不现实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非常普遍。本文旨在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的调查研究,找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现状、存在原因及其作用等,从而得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模式或原则,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本研究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运用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对课堂教师的语码转换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课堂观察,录音,访谈等方法收集到河北农业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材料,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此现象持肯定态度。教师的语码转换主要是对学生水平、语言现实、教师角色及心理动机等的顺应。语码转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翻译、强调重点、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压力等。但同时应该看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时缺乏自我意识和控制,可能导致汉语的过度使用。总之,语码转换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独立学院的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语码转换能够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对研究的整体介绍,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第二章是对文献的回顾,主要包括语码转换的定义以及国内外对于课堂语码转换的相关研究;第三章是文章的理论基础,介绍了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以及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第四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第五章是研究结果与讨论部分,通过对问卷,课堂观察,录音,访谈等方法收集到的河北农业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数据资料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问题的结果,为以后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最后一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归纳了研究的主要发现,提出了对以后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一些启示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