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地作为影响面源污染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林地类型、林地覆盖率、林地位置及林地景观格局等林地景观特征都会对污染负荷的发生和转移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取巢湖入湖水系中河流流域面积最大、林地覆盖率最高的杭埠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SWAT模型构建流域面源污染模型,获取流域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和负荷量。同时,定量化提取和研究林地关键景观特征和林地景观格局,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RDA)分析筛选出对面源污染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林地景观特征因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关键林地景观特征因子,利用回归分析方法,从单个特征因子和多特征因子两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模型模拟精度方面,利用SWAT模型构建杭埠河流域面源污染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径流模拟方面,R2高达0.93,说明模拟的径流量与实际径流量高度拟合;在总氮总磷输出模拟方面,R2也达到了0.62,说明该模型对于模拟总氮总磷输出有着较好的精度,基本可以反映实际情况。上述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流域面源污染输出。(2)在总氮总磷输出时空分布特征方面,总氮总磷在空间分布方面,受土地利用、土壤属性、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形成了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同时,总氮总磷输出受气候影响较大,有着显著的季节特征,主要体现在总氮总磷输出强度与径流量的关系方面。杭埠河流域总氮和总磷的输出强度在时空分布特征方面是一致的,但总磷的输出强度低于总氮的输出强度。雨季总氮、总磷污染物的产出强度远高于旱季,主要是由于雨季凋落物的严重矿化过程。(3)在关键林地景观特征对面源污染输出影响方面:1)不同林分条件下,混交林的流域污染负荷输出强度最低,总氮产量为1244.73kg/km2,总磷产量为341.39 kg/km2;2)流域养分输出和流域林地覆盖率成负相关,林地覆盖率高的流域(超过75%)最高减少56.69%的总磷和53.46%的总氮输出量相比林地覆盖率低的流域(低于25%);3)DFR对流域总氮和总磷产量有不确定的影响,林地本身也是污染源,但也具有阻断污染运动的功能;在500~1000m范围内,流域面源污染输出强度最低;4)林地景观格局指数方面,景观格局对流域面源污染输出的影响整体上处于不确定状态。5)综合多个关键林地景观变量的回归分析,对流域总氮总磷输出有着较高的响应拟合精度。(4)综合污染物输出规律、地形、生产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本研究提出的山区与平原的不同林地配置模式如下:山区林地主要考虑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建议的林地配置为混交林+流域林地覆盖率(>75%)+林地与河流距离(<500 m);平原林地在考虑调控污染物的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建议的配置林地缓冲带,具体模式为混交林+流域林地覆盖率(>25%)+林地与河流距离(<500 m)。本研究定量化、准确有效的揭示林地景观特征对面源氮磷地表污染物输出的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林地配置优化布局建议,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区域林地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