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淮阳地区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自南而北可划分为大别地块(深变质大别杂岩)、异地系统(中、浅变质构造地层)和原地-新原地系统(晚古生代杨山群-中、新生界)3个基本构造单元,彼此之间为断裂构造接触.针变质构造地自下而上重新划分为3个部分:(1)下部由商城岩群、梅山岩群和卢镇关岩群组成,时代属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为一套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火山-沉积岩建造;(2)中部为祥云寨岩组、黄龙岗岩组和龟山岩组;(3)上部为诸佛庵岩组、八道尖岩组、潘家岭岩组和南湾组.中、上部的变质构造地层构成巨厚层陆源碎屑岩建造,它们的形成时代介于早古生代-晚泥盆世早期,变质作用为绿片岩相.构造分析表明、中、下部变质构造地层地早期构造变形具有中深层次的固态流变特点,构造置换强烈,发育褶叠层构造,反映伸展构造体制下的变形机制.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该区发生近SW-NE向的挤压作用,使杨山群发生褶皱构造变形,在变质构造地层中发生以S<,1>为变形面的叠加褶皱变形,在其下部普遍叠加有韧性剪切带.中侏罗世以后,变质构造地层系统自SSW→NNE逆冲推覆于扬山群及中侏罗统红层之上,形成一系列飞来峰和构造窗,使不同时代的岩石地层叠置在一起,为该区构造格局中的重要特征.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脆性断裂活动加强,近SN向的断陷伸展作用形成了近东西向分布的构造岩浆岩带.中生代晚期-新生代早期是大别山的强烈隆升阶段,形成了类似现今的构造地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