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铬污染的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因含Cr(Ⅵ)浓度高,微生物种类少,但是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微生物为抗Cr(Ⅵ)菌,是铬污染的治理和修复用微生物的重要资源。本研究首先进行了高效去除Cr(Ⅵ)菌株的筛选。从高含铬的废水、铬渣等样品中采用梯度压力驯化法分离到533株抗Cr(Ⅵ)菌株,通过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对20、50、100mg/L Cr(Ⅵ)的去除率初筛得到202株静置培养7d对20mg/L Cr(Ⅵ)的去除率达60%以上的菌株,其中有52株菌去除率达80%以上,36株菌去除率达95%以上,菌株n-7、z-2对100mg/L Cr(Ⅵ)的去除率达50%以上。进一步测定复筛得到的高效菌株对不同浓度Cr(Ⅵ)去除率,得到15株菌振荡培养3d对20mg/L Cr(Ⅵ)去除率90%以上的菌株,其中n-9对20、50、100mg/L 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100%、100%和80.7%;n-7去除20mg/LCr(Ⅵ)效果不明显,但对100mg/LCr(Ⅵ)的去除率高达91%。这些菌株既可在好氧条件下去除Cr(Ⅵ),又可在缺氧(静置)条件下去除Cr(Ⅵ)。其次,进行了高效去除Cr(Ⅵ)菌株对Pb(Ⅱ)和Cu(Ⅱ)的去除能力进行研究。发现54株菌对Pb(Ⅱ)和Cu(Ⅱ)都有一定的抗性,其中包括Cr-1、Cr-2和Cr-5等17株菌对50mg/LPb(Ⅱ)的去除率达50%以上,但是只有菌株Cr-7对50mg/L Cu(Ⅱ)的去除率达50%以上。第三,对高效去除Cr(Ⅵ)菌株n-9进行了最适去除条件和转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n-9去除Cr(Ⅵ)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9.0;n-9去除Cr(Ⅵ)是因为胞内的一种氧化还原酶的作用将Cr(Ⅵ)转化成Cr(Ⅲ),NADH能大大提高还原酶的还原速率。最后,通过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复筛得到的16株Cr(Ⅵ)高效去除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并通过形态学观察进行了确证。确定菌株n-9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菌株Cr-20属于假苍白杆菌属(Pseudochrobactrum)。菌株n-7属于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菌株Cr-1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Cr-1、Cr-19、Cr-22、Cr-25、Cr-32、Cr-37、 Cr-39、Cr-44和Cr-45均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菌株Cr-28、Cr-29和Cr-41均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