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阮籍,作为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深受后世学者推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齐梁之时人们已开始对《咏怀诗》进行研究,直至现当代,产生的相关研究论著数量已是颇为壮观。自20世纪以来,对《咏怀诗》的各方面研究已取得了不小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热点问题如意象、风格、地位、影响等诸方面上研究较为细致深入。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整体状况来看,大多数学者研究成果重复性强,研究范围也较为狭窄,真正深入文本、从文本中发现新问题的研究成果数量也还不多。因此,笔者认为继续对阮籍五言《咏怀诗》作一些新的研究,是有可能、也是极为有必要的。绪论部分,共分三节。主要从西晋到明清时期以来阮籍《咏怀诗》研究现状、20世纪中阮籍《咏怀诗》各方面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及研究现状还存在的问题及缺憾等方面入手,阐释了继续研究《咏怀诗》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一部分笔者主要从题材方面入手将《咏怀诗》内容分为:“咏史、怀古”类、“游仙”类、“咏怀”类、“女性题材”类。并对这四类诗歌分别进行了简要评说。第二部分探讨了阮籍《咏怀诗》中的意象。第一节中笔者对《咏怀诗》中的众多意象进行了分类,并试图将这些意象放在流变的文学大背景下进行分析。第二节对阮籍《咏怀诗》中的意象组合方式作了大致分析。对比式的意象组合方式最为普遍,除此之外还有寄托式、点缀式、叠加式、递进式、景物意象与议论等组合方式。第三节中主要对《咏怀诗》意象所具有的深沉蕴藉、圆融高妙、个性鲜明、主观性强等不同特征做了简要论述。第三部分中主要探讨了《咏怀诗》中所具有的“真美”、“朦胧美”、“悲哀美”、“慷慨悲壮之美”等不同审美特征。首先,在时代独特美学风潮的影响下,阮籍进行诗歌创作时往往都力求做到“真”。对外在形象描述上,诗人通常采取略形求真的表现手法。在语言方面上,两个名词中间加入动词的安排也只为凸显事物所具有的真实精神与性格。其次,魏晋时期随着人的觉醒,对生命本意的忧患意识成为了一种巨大的社会心理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冲击下阮籍在《咏怀诗》中通过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悲剧意象的刻意选择及独特句式的运用等多种手法为我们呈现出了诗歌所具有的悲哀美。第三,对于阮诗所具有的朦胧美,历代学者早已不自觉的给予过肯定。造成阮诗朦胧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笔者主要选取了时代背景、创作手法、意象等三方面入手,对阮诗中的朦胧美进行了简单分析。第四慷慨雄壮之美。受黑暗时代的迫害,为了保命全身使得阮籍在处世方面以至慎为主。但实际上他内心中充满豪情壮志,这从他发“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感慨、赋《豪杰诗》等行为中便可看出。因此,《咏怀诗》中某些诗篇内容上也不乏具有慷慨悲壮之美,而这种美同样震撼心灵。第四部分《咏怀诗》语言特色。第一节形象生动的动词。阮籍诗中所出现的动词以平中见奇为归宿,让司空见惯的普通字变得形象鲜活起来,增强了语言内在的张力与弹性,注入一种生机与活力,激发出文字本身的一种挥发性,创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和独具特色的景象,当是阮籍用字措辞的一种主导趋向。第二节中对阮诗中的连绵词做了详细分析与研究。第三节为复句研究。据笔者粗略统计阮诗中出现复句次数大致为五次,并对这些复句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五部分阮籍《咏怀诗》的成就及影响。第一节《咏怀诗》的成就。第一、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发展,第二、进一步确立了五言诗体制,第三、丰富了五言诗的抒情内涵,第四、开拓了玄言诗的诗体形式,第五、避免了五言诗语言过早走向“风华有余,骨肉不足”的局面,第六、进一步实现了意象式的写作方式。第二节《咏怀诗》的影响。首先从命题方面来说,阮籍是第一个以“咏怀”为命题进行诗歌创作的诗人。其次,在内容和风格上,阮籍《咏怀诗》对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左思、郭璞、陶渊明、陈子昂、张九龄、李白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