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有多远”——铁凝小说的创作追求

来源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zhanyuy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凝的创作既带有时代女性创作的共性,同时也有她个人的独特体悟。从善良的礼赞生命到理性的批判人性,从启蒙叙事到与日常生活化叙事的结合,铁凝经历了各种创作上的尝试。期间,有认同有批判,但是不论创作的道路有多远,铁凝始终在“执拗”的追寻。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章引言和最后一章结语: 第二章,笔者将铁凝三十多年来的创作梳理了一下脉络,并且截取了每个阶段的代表性的作品来具体分析她这一阶段的创作重心,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对铁凝创作的大体风格走向有个既宏观又具体的了解; 第三章,笔者从一向少有人提及的铁凝笔下的“小人物”形象创作研究出发,结合其最近的一部饱受争议的长篇小说《笨花》,审视铁凝的叙事视角、语言文字等一系列的尝试是否能够成为她立足当代女性创作的一个成功的示范; 第四章,笔者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女性在创作中遇到的创作困境、争议等等,能够总结归纳一下铁凝创作中独特的地方以及对当下女性创作的一点启示。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中蒙两国蒙古语即内蒙古方言和喀尔喀方言为考察对象,比较了两国蒙古语在文字、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本论文包括绪论、四章正文和结论等部分。  绪论里先交
现代汉语大量的语法结构在表示进行体意义时体现出持续义,在表示持续体意义时体现出进行义。如果动作进行的过程较长,占据的时间流也就较长,则明显具有持续义。如果动作占据的时
生命美学是十九世纪末西方的重要思想流派,其思想的形成源自西方人本主义现代哲学思潮和生命价值哲学美学。十九世纪,生命美学传入中国,经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本论文主要以唐五代长安、洛阳诗歌的用韵为考查对象,通过分析两地的诗歌用韵特征,证明唐五代通语的基础方音是洛阳音,本论文的结论如下:   1. 长安近体诗有30 韵部,其中阴声
本文以《曾国藩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为题,对曾氏的古文理论和创作进行总体考察,进而分析曾氏古文的影响。  全文分为五部分:导言、结语和正文三部分。  导言部分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