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针对岭南温病以湿热证多见、新发突发传染病多为病毒性感染、临床表现以湿热证候为主、清热化湿法可取得良好疗效等因素,本研究在前人多因素建立的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内外湿热环境造模方法,使之更符合温病湿热证形成的客观实际;并通过此模型同步观察炎症因子表达的改变,以求初步阐明温病湿热证的部分客观物质基础;同时进一步探讨清热化湿法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为进一步揭示温病湿热证的证候实质、研发清热化湿法的有效方药、提高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水平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的理论指导,在传统多因素温病湿热证动物造模的基础上,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大黄灌胃致脾虚+流感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小鼠温病湿热证模型,以体重、体温、饮水量、表型、舌质、舌苔、肺组织切片等指标判断造模成功与否。并以蒿芩清胆汤代表清热化湿法,用基因测定的办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LBPmRNA、CD14mRNA、TLR4mRNA、TNF-αmRNA、与NF-κB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清热化湿法干预温病湿热证的效果和作用方向,并以辛凉解表法(银翘散)比较异同,以病毒唑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研究结果:1、模型构建方面:①模型组小鼠出现体重减轻、饮水量下降、出现了倦怠、嗜卧懒动,嗜睡率达82%,并有耸毛、皮毛污秽和脏乱、脚掌无光泽,局部充血或黯淡无光,大便稀溏或粘滞,肛周污秽,甚至脱肛,睾丸下垂明显等系列与湿热证贴切的临床表现,并观察舌色较正常组偏红而无光,发干,甚至暗紫。②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切片显示支气管上皮粘连,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支气管、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灶,肺泡腔间隔增宽等病变。③模型组小鼠舌组织切片显示较正常组来看,模型组丝状乳头增长,部分粗大增宽,呈不规则状,舌苔增厚。④模型组小鼠经检测体内CD14、TLR4、TNF-a呈明显上升趋势,可能是温病湿热证的部分客观物质基础。2、治法研究方面:①三个治疗组都较模型组体重略有升高,其中蒿芩清胆汤组与模型组相比体重升高明显(P<0.01);银翘散降低体温最明显;接种病毒后和药物治疗后饮水量下降,正常组的饮水量实验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② 模型组比正常组舌苔厚度有明显差别(p<0.01),用药组病毒唑组、蒿芩清胆汤组可使舌苔变薄,且病毒唑组与模型组相比(p<0.01),蒿芩清胆汤组(p=0.069),银翘散组无明显差别。③三个治疗组中,病毒唑组可见炎症细胞逐渐消散,部分随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逐渐好转;蒿芩清胆汤组部分支气管上皮已经修复,但仍有炎症细胞聚集,治疗效果尚可;银翘组可见少量的支气管纤毛上皮结构恢复,肺泡腔缩小且大量炎症细胞的聚集说明治疗效果较低。④三个治疗组中,病毒唑组舌苔厚度平均比模型组薄,同时也最接近正常组,说明治疗效果较好;蒿芩清胆汤组舌苔平均厚度比模型组较为薄,说明治疗效果较好;银翘组舌苔厚度比模型组稍薄,说明治疗效果不理想。⑤LBP基因在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小鼠体内表达无显著差异;蒿芩清胆汤治疗后,LBP基因呈下调趋势,且差异性显著(p<0.01);银翘散治疗后,LBP基因呈下调趋势,且差异性显著(p<0.01);而病毒唑治疗湿热证小鼠后,LBP基因略有上调趋势,但差异不显著。⑥CD14基因在模型组小鼠体内显著高于正常组小鼠(p<0.01),可能与该病发生有关;蒿芩清胆汤治疗湿热证小鼠后,CD14基因呈下调趋势,但差异不显著;银翘治疗湿热证小鼠后,CD14基因下调,下调趋势接近显著(p=0.069);病毒唑治疗湿热证小鼠后,CD14基因下调,下调趋势极显著(p<0.01)。⑦TLR4基因在模型组小鼠体内有上调趋势,在蒿芩清胆汤、银翘散、病毒唑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下调趋势,以蒿芩清胆汤组最明显,但所有数据差异不显著。⑧NF-κB基因在模型证小鼠与正常小鼠体内表达无显著差异;蒿芩清胆汤治疗湿热证小鼠后,NF-κB基因呈下调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银翘散治疗湿热证小鼠后,NF-B基因下调,下调趋势极显著(p<0.01);病毒唑治疗湿热证小鼠后,NF-κ B基因无显著差异。⑨TNFa在模型组小鼠比正常小鼠体内明显上调(p<0.01);TNFa在蒿芩清胆汤、银翘、病毒唑治疗后变动不大,与模型组比较,数据差异不显著。研究结论:1、在本研究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构建中,采取“高湿热环境+高脂饮食+大黄煎液灌胃+病毒感染”综合因素造模,这些综合因素最终带来造模成功,但可以判断病毒感染是造成模型小鼠体内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其他因素作为发病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模型小鼠的发病时间、症状轻重以及恢复程度。2、本实验研究证明,病毒感染造成温病湿热证模型小鼠嗜睡、耸毛、腹泻、舌色、舌苔等可作为判断温病湿热证模型造模成功的特征性指标,而模型小鼠机体内TNF-a、TLR4、CD14呈明显上升趋势,可能是病毒感染、内外湿热互引发病的共同作用靶点,是温病湿热证炎症实质的体现。3、推断以下环节可能与清热化湿法的有效干预有关:①下调模型小鼠内毒素相关CD14受体基因、TLR4受体基因、LBP基因的表达,阻断LPS发挥其生物效应,切断细胞信号转导上游,发挥治疗作用。②抑制模型小鼠肺炎炎症启动因子NF-KB的基因表达,抑制前炎症反应。4、与辛凉解表法相比,清热化湿法在下调TLR4受体基因表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其他作用靶点方面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