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剧烈变动,城乡进步明显,但也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消解缓慢等问题,城乡统筹发展已成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致力于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头戏。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战略,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现阶段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在于发展繁荣农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展开,许多地方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路径,由于各地建设理念、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参差不齐。因此,进一步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必要性,山东省滕州市是全国百强县,近些年来在城市化快速持续推进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城乡互动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滕州市为例,探讨东部发达地区小区域范围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首先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和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作出界定。其次,运用SWOT分析法对滕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滕州市乡村实地调查,统计问卷调查数据,归纳了滕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及村民满意度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概括了在建设资金、科学规划、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及后续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第三,文章结合目前滕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从政府及政策、建设主体、经济与文化、科技与人才等方面对当前滕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驱动因素进行剖析。第四,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结合滕州市区域实际,归纳了休闲旅游型、三产融合型、文化传承型、高效农业型及环境整治型等五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从模式内涵、特点、实施路径与对策、案例实证以及实施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文章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综合评价法对各种模式进行效益评价,综合效益得分最高的休闲旅游型模式为95.74分,其次是三产融合型模式得分93.65分,综合得分较低的为文化传承型、高效农业型、环境整治型,分别为83.13分、78.33分、77.3分,并提出了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模式的选用标准。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滕州市以及全国其他类似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