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文化是农民在乡村社会的框架内,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的各种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农民群体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道德观念、价值体系等,对农民群体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都有着直接现实的影响。乡村文化在不断地历史变迁中呈现出多样性、质朴性以及脆弱性的特征。本文以马克思乡村文化思想、毛泽东乡村文化建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乡村文化建设思想为理论依据,其中尤其以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理论为重要指导思想。目前,辽宁省乡村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辽宁省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乡村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缓慢且水平不高,保护、传承、发展民俗文化的相关工作不到位,乡村地区整体精神风貌不佳等问题仍旧较为普遍。这些不足是由诸多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中社会转型时期,乡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其历史原因;政府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缺位是重要原因;乡村文化建设机制不完善、体制僵化、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合理是客观原因;乡村文化建设队伍落后是主观原因。为解决辽宁省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强化乡村文化建设,辽宁省应通过开展广泛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来提升广大农民综合素质;通过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保护、传承、发展民俗文化;强化政府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的机制、体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