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求言语行为是一种最接近于交易的社会行为方式(Bruner et a1.,1982)。近年来,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不同于先前关于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本研究从横向角度探究了不同层次下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错误类型和表达特征。在EFL环境下,通过对不同阶段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晰各阶段学习者的特征,对外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增加针对性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文以上述研究方向为出发点,自建了山东省非英语专业本科年请求言语行为的语料库。数据的采集包括书面补全语篇测试部分和语言接触问卷部分。研究对象包括来自山东高校的434名学生。调查使用的14个涉及请求语言行为的情景涵盖了学习者在校园生活里的基本需求。本文对自建语料库中的错误类型进行了人工标记并对请求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为UAMCorpus和SPSS25.0。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约有40%的参与者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语用错误占总错误数的大部分,其中社会语言错误是最常出现的错误类型。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部分错误类型的频率在三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错误类型可以解释为语言负迁移的结果。例如,最常出现的错误类型是不恰当的称呼语。参与者倾向于使用他们在汉语中常用的称呼语,如“老师、同学”等。
其次,本文从英语学习者的请求策略分析了请求言语行为的使用特征。研究发现,社会因素和语言负迁徙是影响请求言语行为的重要因素。从请求表达特征来看,参与者倾向于使用规约类间接策略,尤其是以探询句式为主。同时,参与者倾向于使用情态动词,如“could+you+verb”,“can+you+verb”,“can+I+verb”等。权力差异和社会距离对参与者的选择也有明显影响。在三种不同情境下,参与者使用的请求策略有所不同。与地位和权势更高者交谈,参与者更多使用规约类策略,而对于地位和权势相同者,参与者更多使用规约类间接策略和直接策略,尤其是祈使句较多。
本研究表明,针对不同阶段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高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不同的英语教学策略,增加对语用知识的显性教学。此外,受样本数量与选择场景的限制,本研究中使用的语料库规模相对较小,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习者年级与请求语使用之间的关系。在今后的研究中,相关研究还应将社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以反映不同情况下的请求言语行为。
本文以上述研究方向为出发点,自建了山东省非英语专业本科年请求言语行为的语料库。数据的采集包括书面补全语篇测试部分和语言接触问卷部分。研究对象包括来自山东高校的434名学生。调查使用的14个涉及请求语言行为的情景涵盖了学习者在校园生活里的基本需求。本文对自建语料库中的错误类型进行了人工标记并对请求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为UAMCorpus和SPSS25.0。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约有40%的参与者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语用错误占总错误数的大部分,其中社会语言错误是最常出现的错误类型。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部分错误类型的频率在三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错误类型可以解释为语言负迁移的结果。例如,最常出现的错误类型是不恰当的称呼语。参与者倾向于使用他们在汉语中常用的称呼语,如“老师、同学”等。
其次,本文从英语学习者的请求策略分析了请求言语行为的使用特征。研究发现,社会因素和语言负迁徙是影响请求言语行为的重要因素。从请求表达特征来看,参与者倾向于使用规约类间接策略,尤其是以探询句式为主。同时,参与者倾向于使用情态动词,如“could+you+verb”,“can+you+verb”,“can+I+verb”等。权力差异和社会距离对参与者的选择也有明显影响。在三种不同情境下,参与者使用的请求策略有所不同。与地位和权势更高者交谈,参与者更多使用规约类策略,而对于地位和权势相同者,参与者更多使用规约类间接策略和直接策略,尤其是祈使句较多。
本研究表明,针对不同阶段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高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不同的英语教学策略,增加对语用知识的显性教学。此外,受样本数量与选择场景的限制,本研究中使用的语料库规模相对较小,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习者年级与请求语使用之间的关系。在今后的研究中,相关研究还应将社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以反映不同情况下的请求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