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由于工程老化和管理不善,灌区的灌溉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199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由此开展了灌区现状综合评价的研究工作。灌区现状综合评价主要针对灌区社会经济水平、水土资源状况、灌区工程状况、农业水资源利用率、管理体制改革、经营管理状况及生态环境等情况作出评价分析,最后根据各指标层不同权重分值,得出综合评价分值,由此了解灌区的现实状况,进而分析灌区节水改造的紧迫程度,为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管理与安排,以及确定灌区节水改造方向与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论述了我国大型灌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灌区进行综合评价的原则,即灌区综合评价应遵循系统性、可比性、简捷性、操作性的原则,做到分析合理、评价公正。确定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灌区种植情况指标评价、供水执行指标评价、财务评价、产品效益评价及环境评价。每一大类指标根据所表征的问题性质的不同,又分为若干子类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了阐释。灌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充分体现系统性原则的同时,突出对重点指标的评价,做到了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以山东省12个灌区为例,对各单项指标值进行了横向分析对比,总结出各灌区存在的问题及其薄弱环节,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完善灌区工程设施,发展节水灌溉,调整作物种植比例,加快水费改革,改革灌区管理制度等。分别用层次分析法和近似理想点法对灌区现状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层次分析法中,建立灌区综合评价递阶模型,用特征值法求得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权值,最后通过综合得分对灌区进行排序。在近似理想点法中,通过对决策矩阵的规范化及分析,求得近似度,确定各灌区发展的排序结果。两种方法分析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所选的评价指标相关性较高,评价方法合理、可靠,为灌区现状评价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