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活度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背根神经节周围后,对背根神经节和周围组织形态变化及后肢痛觉行为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4组,将2粒相同活度的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大鼠左侧L5背根神经节周围:0mCi为对照组(n=10),0.4 mCi组(n=10),0.6 mCi组(n=10),0.8 mCi组(n=10)。粒子植入1d后,在CT下确定粒子位于L5背根神经节1cm范围内,对不符合此范围的大鼠剔除出组。于14d、60d每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心脏灌注处死后,取L5背根节以及周围组织组织学形态观察。分别于术前2d,术后2、7、14、30、60d进行后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等行为学测定。
结果:①成功将放射性粒子125Ⅰ植入40只大鼠L5背根神经节周围植入(2只剔除出组,及时补充),经CT确定其位置准确。②行为学测试结果:0mCi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MWT和TWL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mCi对照组比较,0.6和0.8mCi组7、14d的MWT。和TWL降低(P<0.05),0.4 mCi组30d的MWT降低(P<0.05)。0.8mCi组60d时,与0、0.4、0.6mCi组比较MWT显著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0.6、0.8mCi组60d时,与0、0.4mCi组比较TWL显著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CBS评分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光镜下背根神经节变化:0mCi粒子对照组14d、60d后,神经节细胞出现细胞轻度水肿,核仁清晰,胞浆正常。与对照组相比,0.4 mCi组14d背根神经节细胞出现个别细胞肿胀,尼氏小体减少。60d细胞肿胀更明显,细胞核偏向一侧,有核固缩、核碎裂现象。0.6 mCi组14d可见个别细胞肿胀,核溶解。60d核溶解、核固缩增多。0.8 mCi组14d出现细胞核固缩、胞浆皱缩,0.8 mCi组60d出现大量细胞核消失、核溶解、胞浆皱缩,等细胞变性病理表现。阳性细胞(胞质异常并伴有偏心核的背根神经节细胞)率和细胞凋亡率随放射活度增大、时间延长逐渐增大,0.8 mCi组60d为73.80±2.38%、26.00±2.12%。⒁光镜下肌肉组织变化:0 mCi粒子对照组14d肌纤维大小均匀一致,肌间隙略有增宽,少量炎性细胞浸润;60d组肌间隙较明显,排列规则,少量结缔组织增生。0.4mCi组14d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肌间隙增宽、肿胀,少量结缔组织增生;60d个别肌纤维出现崩解,肿胀变性。0.6 mCi组14天肌纤维明显萎缩、细小,肌间隙增宽、肿胀,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增生明显出现;60d肌纤维溶解,肌膜不清。0.8mCi组14d肌纤维溶解,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60d肌纤维溶解破裂成片,排列紊乱;0 mCi粒子对照组14d、60d肌纤维大小均匀一致,无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增生;0.4、0.6、0.8 mCi组14d肌间隙增宽,轻度肿胀;60d肌纤维大小均匀一致生长良好,未见肿胀,炎性细胞浸润。⑤光镜下马尾神经变化:粒子植入术后14d,0mCi组神经纤维分布均匀,髓鞘略有变薄。与0mCi组比较,0.4、0.6、0.8 mCi组14d马尾神经的神经纤维分布欠均匀,髓鞘变薄,0.8 mCi髓鞘正常结构消失,排列紊乱最明显。60d时0和0.4mCi组神经纤维排列较前规则,0.6mCi和0.8mCi组仍可见有髓鞘和轴突水肿,个别髓鞘崩解呈球形、卵圆形、伴空泡变性。
结论:⑴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后背根神经节细胞有损伤,其表现形式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类型,以坏死为主。随着放射活度的升高及时间延长,坏死和凋亡的情况越严重。⑵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后,肌肉组织有损伤,近距离损伤程度明显。⑶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后对马尾神经有影响,随着放射活度增强,损伤加重。⑷0.8mCi组60天时,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后大鼠的机械痛阈、热痛阈降低,运动功能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