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压裂井产能模型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藏中气体的赋存及运移机制与常规油气藏存在很大差异。首先,页岩基质孔隙和裂缝中除含有游离气外,还赋存着吸附气,在气藏进入开发阶段时,吸附气会解吸成游离气对已被采出的游离气进行补充;其次,页岩气藏中基质的孔隙尺寸极小,为纳米级尺度,孔隙半径通常仅在1~1000nm之间,这使得孔隙中气体的运移机制不仅有黏性流(达西流),还可能存在滑脱流、Knudsen扩散及表面扩散。这些差异使得页岩气的产气机理与常规气藏将有所不同,因此,气井的产能也有所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对页岩气的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目前典型的三种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研究,即Langmuir模型、BET模型、D—R模型,最后考虑到适用性的问题,选择了 Langmuir模型用于后文的计算。(2)根据Kn数的定义及大小,对页岩气藏纳米孔隙中气体的流动形态进行了划分,研究了各个流动形态下气体的质量流量,在此基础上,考虑滑脱、Knudsen扩散及表面扩散,根据广义的达西定律,推导了纳米孔隙中页岩气的视渗透率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模型,分析了孔隙半径、压力、温度、Langmuir压力及Langmuir体积对纳米孔隙视渗透率的影响,并研究了黏性流、滑脱流、Knudsen扩散及表面扩散对视渗透率的贡献率随孔隙半径及压力的变化规律。(3)基于推导的考虑了多重运移机制的视渗透率模型,考虑裂缝有限导流,分别建立了压裂直井和水平井稳态产能模型,经保角变换后,求得了产能的解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达西渗透率、滑脱因子、Knudsen扩散系数、Langmuir压力、Langmuir体积、裂缝半长及裂缝穿透比对产能的影响。此外,分析了裂缝条数对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4)基于推导的考虑了多重运移机制的视渗透率模型,在基质和裂缝间气体的流动为非稳态窜流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非稳态渗流微分方程,通过无因次化及Laplace变换,结合边界条件,求得裂缝系统渗流微分方程的参数团f(s)。假设裂缝具有无限导流能力,利用参数团f(s),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及表皮效应,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对于水平井,还结合了数值离散的方法,最终求解得到矩形边界条件下压裂直井和水平井中动态压力曲线及产能的解,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5)根据压力动态曲线对页岩气的流动阶段进行划分,分析了窜流系数、裂缝储容比、吸附常数、裂缝半长、矩形边界尺寸及非达西效应(滑脱、Knudsen扩散及表面扩散)等重要参数对压力动态曲线的影响,对于水平井还分析了裂缝条数及水平井长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些重要参数对页岩气井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作为重要病原之一,猪轮状病毒在全世界各个养猪国家引起了仔猪病毒性腹泻。由猪轮
根据量子色动力学关于渐近自由与夸克禁闭的陈述,极端高温高密下的核物质会以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物质状态存在。人们认为极端相对论重离子对撞实验能够产生高温高密的条
超轻材料的制备过程是:打印模板——化学镀——去模板——得到超轻材料。超轻材料的特点是材料结构可设计,厚度可控制,但是材料成分受限于化学镀液的配方,无法制备成分可控制
地铁隧道一般穿过建筑密集的市区,不可避免地会对建筑物的桩基础产生影响。目前,地铁隧道开挖对桩基的影响已引起了关注,但已有的研究均不考虑桩施工引起的桩土接触面应力历
遥感影像上的云通常按其光学厚度分为薄云和厚云。其中,薄云对大多数可见光波长的卫星传感器造成了阻碍,薄云的污染严重影响了遥感影像的使用。因为缺少辅助信息,以及遥感影
土地资源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中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了全球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领域的
竹材是中国典型的一种可再生农林类生物质资源,具有一次成林、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1)烘焙预处理可有效降低生物质原料的含水率和O/C比,提高能量密度、可磨性和疏水性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含天然产物Sanjoseolide和Bavacoumestan C的全合成研究两部分,具体内容如下所示:第一部分:Sanjoseolide及类似物的合成与细胞毒活性评估天然产物Sanjoseo
遥感影像分割是影像解译与分析任务的必要过程。近来随着遥感影像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深度学习在特征表达上的优势逐步显现,影像分类与分割不再仅仅依靠光谱信息,而是进一步加
目前已有文献研究名优绿茶活性化合物但对于组成不同绿茶香型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及其机制尚不明确。绿茶加工过程中,杀青和提香是影响绿茶香气的重要工艺。因此,本文分别采用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