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胰脏、胰管内,破坏动物的胰腺或阻塞胰管,引起胰阔盘吸虫病。动物感染后会出现消瘦、贫血、水肿及消化功能障碍,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感染者会引起死亡。胰阔盘吸虫病呈全球分布,对反刍动物危害严重,给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另外,胰阔盘吸虫还可寄生于人,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目前对胰阔盘吸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虫体形态结构、发育过程及胰阔盘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综合防治等传统寄生虫学方面;在分子水平上仅对核糖体18S和小RNA进行了研究,对核糖体全序列和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一空白展开研究。首先,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5条胰阔盘吸虫的核糖体全序列,对5个核糖体全序列的大小、基因组成、碱基组成等进行分析,并基于18S核糖体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胰阔盘吸虫与其他吸虫间的进化关系。其次,扩增胰阔盘吸虫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探讨胰阔盘吸虫在吸虫中的系统发生位置。结果表明:扩增获得的5个核糖体全序列长度为8306~8310bp,包括18S,ITS1,5.8S,ITS2,28S和IGS。5条虫体18S、ITS1、5.8S、ITS2、28S的长度均无变化,分别为1996bp、1103bp、160bp、231bp和3669bp,IGS长度只有四个碱基的变化,为1147~1151bp。比较发现6段核糖体序列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0.4%、0~0.5%、0%、0%、0~0.2%和2.9~20.2%。以18S核糖体序列为标记基因,采用MP、ML和BI三种方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的结果相似,胰阔盘吸虫位于斜睾目的进化分支上,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一致,说明18S核糖体序列是研究寄生虫分子种系发生的良好基因标记。所获得的线粒体全基因组由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非编码区组成,线粒体全基因组大小为15169bp,编码蛋白质基因、rRNA基因和非编码区序列长分别为10121bp,1746bp和1281bp。整个线粒体基因组核苷酸组成为:A=17.96%,C=11.13%,G=26.21%,T=44.52%,A+T占62.48%,基因组碱基组成明显偏好碱基A和T。胰阔盘吸虫的基因排列(含tRNA)属GO1型。以串联的线粒体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为基因标记,采NJ、MP和ML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的结果相似,进化树分为二个大的分支,枭形目为一分支,后睾目、棘口目和斜睾目为另一分支。胰阔盘吸虫位于斜睾目独立的进化分支上。此结果与以18S核糖体序列为标记基因构建的进化树结果相似,说明线粒体全基因序列是研究寄生虫分子种系发生的良好基因标记。通过本研究,首次获得了胰阔盘吸虫核糖体全序列和线粒体全基因组,并对它们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丰富了吸虫核糖体全序列和线粒体全基因组资料,基于核糖体和线粒体基因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胰阔盘吸虫及其他吸虫的进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