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模具的不同用途要求制造模具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但基本要求是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以及高韧性。而铸造模具钢的粗枝晶的组织会降低其力学性能,因此在传统模具制造中,通常采用多道次轧制法来达到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的目的。然而多道次轧制法比较费时、能耗较大。由于金属在半固态下具有特征性的微观组织,因此半固态技术可以作为细化晶粒的方法之一。
为了研究SKD61模具钢在半固态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和成形性能,本文通过多道次热模拟压缩机对轧制态SKD61模具钢材料进行了再加热实验和半固态热压缩实验。实验的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具的不同用途要求制造模具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但基本要求是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以及高韧性。而铸造模具钢的粗枝晶的组织会降低其力学性能,因此在传统模具制造中,通常采用多道次轧制法来达到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的目的。然而多道次轧制法比较费时、能耗较大。由于金属在半固态下具有特征性的微观组织,因此半固态技术可以作为细化晶粒的方法之一。
为了研究SKD61模具钢在半固态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和成形性能,本文通过多道次热模拟压缩机对轧制态SKD61模具钢材料进行了再加热实验和半固态热压缩实验。实验的主要参数是温度。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微观组织的观察和拍摄。并结合在热压缩过程中得到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讨论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演变情况以及在半固态压缩过程中不同的变形行为。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①合金在再加热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熔融,温度较低时,液相含量少且不连续;温度较高时,液相增多且相互连接。当加热温度为1405℃时,得到了由液相均匀包围着的没有枝晶的固相晶粒。
②在热压缩实验中,相同应变下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由于轧制态SKD61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固、液相含量不同,在压缩力作用下的变形方式也有所区别。当在较低温度下热压缩时,材料的变形方式主要为固体颗粒的塑性变形;当温度稍高一些时,材料的变形方式主要为固体颗粒沿着液相的滑动和固相的塑性变形;当温度再高一些时,材料的变形方式主要为液相从中心区域的流出。在这个升温过程中,由于变形方式的不同,材料的变形抗力逐渐降低,表现出流动应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现象。
③半固态坯料在热压缩实验过程中,温度较低时,液相含量少,液相不能自由流动,因此试样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液相含量差不多;温度较高时,液相含量高,并且能够形成完整的液相流动通道,在压力下液相能够顺利的从试样中心位置流向边缘位置,造成边缘区域的液相含量高于中心区域,导致液相偏析。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氧化铝陶瓷因具有高硬度、高温抗氧化性、抗腐蚀性、高强度等优良特性和储量大、价格较低等特点而常被用于耐磨材料与装置,具有非常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更加苛刻,氧化铝陶瓷材料的脆性与高磨损性等限制了材料的工业应用及其使用稳定性。因此如何制备高韧性、高强度与低磨损等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的氧化铝陶瓷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本论文通过热压烧结法制备了石墨烯、碳化硅晶须、硼酸铝晶须增强的系列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与探索了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调
镁合金在浇注成型之后可对其进行电弧喷涂处理以提升表面耐腐蚀性,然而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不高、复杂形状难以喷涂等问题制约了该方法进一步的广泛应用。目前,固-液复合铸造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异种金属之间的结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融合了固-液双金属复合铸造和电弧喷涂两种工艺各自的优势,将AZ91D熔体浇注到表面通过电弧喷涂沉积了一层Al涂层或Al/Zn双涂层的金属型模具内,分别制备了不具有中间Zn层和具有中间Zn层的电弧喷涂Al/AZ91D双金属材料,旨在提升Al涂层和镁合金基体之间结合强度。通过XRD、SE
该研究对既有生土民居建筑的使用现状进行调研,总结了生土建筑常用材料、热环境舒适性及居住舒适性、建筑设计等问题,梳理了典型病害情况和形成原因。调研发现,生土建筑多种劣化现象的成因都与生土材料性能有关,生土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好坏决定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此外,传统生土建筑由于墙体缺乏必要的保温构造,室内热环境质量较差,居住舒适性较差。因此,论文从生土建筑墙体材料改性研究和墙体热工性能优化入手,对生土建筑进行改善,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分别用水泥、粉煤灰、熟石灰、硅丙乳液、稻秸秆纤维、聚丙烯纤维对生土材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是一种将摩擦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能量转化器件。液滴和水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其流动产生能量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TENG器件通常基于平面基体,而液体通常依附于管道为传输载体。利用管道内液体流动来获取能量的研究较少,这是由于传统平面摩擦层材料及表面改性方法并不适用于结构复杂、空间狭小的管基体内表面。本课题提出利用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疏水涂层构建单
钛合金是各国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的战略金属,具有耐腐蚀、高比强度、比刚度等优点,然而其低的耐磨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镍作为常用的耐磨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进一步拓展钛的应用前景。
本文采用电镀工艺在TC4钛合金表面获得纯Ni层,比较了热处理方式的影响,详细研究了感应热处理的时间和温度对界面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机理,研究了感应热处理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得到如下结论:
①电镀镍层表面均匀,无裂纹,热处理前TC4钛合金/镀层N
硫铝酸盐水泥(SAC)由于其快硬早强、抗冻抗渗及耐侵蚀等优良特性,常应用于建筑工程、紧急抢修工程等领域。但其水化速度较快,导致凝结时间短、流动度经时损失大,有时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施工时间需求,因此往往通过添加缓凝剂来延迟凝结时间。硫铝酸盐水泥常用的缓凝剂有硼砂、柠檬酸和葡萄糖酸钠等,大多工程中除了掺加缓凝剂外还会添加减水剂以提高浆体的流动性,如萘系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有研究发现聚羧酸减水剂(PC)母液具有较高的减水作用和一定的缓凝效果,如果能证明PC缓凝作用对SAC性能影响与传统缓凝剂对SAC
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种类繁多、易修饰、毒性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传感器、生物成像和安全防伪等诸多领域。目前,传统的纯有机RTP材料主要由芳香基团的大π共轭体系组成,主要存在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不易大面积生产等问题,而另外一类不含芳香基团的非典型RTP材料由于具有环境友好性、易制备和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的不断关注。但是目前对于非典型RTP材料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发光机理的探索还不成熟。而且很多报道的非典型RTP材料都是偶然中发现的,尚没有统
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子行业中提供了电能转换和电路控制等功能,在近年来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随着功率器件朝着高频快速响应、高集成度以及高功率转换效率等方向不断发展,大功率器件中芯片的工作结温也随之逐渐升高,传统的封装材料及工艺已难以满足大功率芯片高密度封装互连的性能要求。纳米铜介质材料凭借其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抗电迁移性、较低的经济成本等特点,成为了有相当应用前景的新一代芯片互连材料,并通过低温烧结铜纳米颗粒可实现互连结构高温服役的目标。基于烧结铜纳米颗粒的低温铜-铜互连技术在近十年中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及
本论文以沉淀强化Mg-Al系和Mg-Zn系合金为研究对象,开展利用微观组织协同控制力学与腐蚀行为的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多道次预压缩制备的超细孪晶(ultra-fine twin,UFT)组织对热轧AZ80镁合金力学与腐蚀行为的影响;之后,在ZK60合金中制备复合孪晶组织,系统研究复合孪晶对力学及腐蚀各向异性降低影响规律和机制。随后,研究超声表面滚压(ultrasonic surface rolling process,USRP)对热轧AZ80合金表面强化处理,系统研究了强化处理对微观组织及腐蚀行为的影响
白光LED光源因其超长的使用寿命和显著的节能效果,已经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的照明光源获得广泛的应用。为满足市场对高亮度、小型化光源的需求,发展高功率密度、轻重量、小尺寸的白光LED光源是目前一个重要的方向。商用最常见、最经济可靠的白光LED技术是所谓pc-LED(Phosphor-converted LED),即使用荧光材料把蓝光LED芯片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成黄光以产生视觉上的白光。传统白光LED的封装方式为蓝色芯片上涂覆荧光粉和硅胶或树脂。由于有机树脂导热和耐热性差,不仅不易于散热,在高温下也容易老化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