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能源,是工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一旦发生石油中断,其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后,西方各个主要的石油消费大国开始建立国家性战略石油储备,我国也于2000年以后设定了战略性石油储备的建设计划。目前有关战略性石油储备的种类的研究,包括原油和成品油,目前多数还停留在定性分析的角度上,对此,本文在借鉴其他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对成品油的储备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同时包含成品油和原油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2009年,我国提出了成品油储备的想法,但是如何进行战略性成品油储备以及储备多少成品油是目前我国所面临的问题,而本文为此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答案。此外,本文通过引入原油反应时滞,分析了成品油储备的优势,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今后对成品油储备的研究。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加入成品油后,整个石油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的变化,这是对战略性石油储备研究现有模型的一种拓展。本文通过构建的两阶段模型,首先探析了,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的最优成品油储备规模为25天石油进口量。成品油的储备成本,石油对外依存度和预期的石油中断规模对最优的成品油储备规模有重要的影响。成品油储备的成本越高,最优的储备规模就越少,石油对外依存度越高,则需要更多的成品油储备,预期的石油中断规模越大,也需要更多的成品油储备。在同时包含原油和成品油的储备模型中,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最优的战略性石油储备总规模为103天。当存在原油反应时滞时,所需要的石油储备越多。政府在进行决策时,打算预防什么规模和概率的中断危机是影响储备规模基准的因素。最后,当成品油储备的比例提高时,由于其减少了整个反应时滞,因此整个战略性石油储备的规模也会减少,从而可能减少建设战略性石油储备的成本。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成品油的储备还是整个的战略性石油储备,都应该看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最优的成品油储备规模和最优的整个战略性石油储备的规模要发生动态的变化,从全社会收益最大化的角度,根据国情制定相应的最优战略石油储备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