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翘嘴鲌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优良的养殖性能,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名特养殖品种,目前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方面,对其饥饿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没有开展。本实验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翘嘴鲌幼鱼消化酶活性、摄食与生长以及体成分的影响,并对翘嘴鲌幼鱼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实验分A、B、C、D、E5个组,各组设3个平行,在20.3~24.8℃条件下分别饥饿0d、4d、8d、12d和16d,饥饿结束后再恢复投喂(饱食)16d。饥饿开始前、饥饿结束时和再投喂结束后分别取样测定各组幼鱼的消化酶活性、体重和体成分,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各消化组织中消化酶的活性都随之下降。在饥饿前期消化酶的活性下降的幅度较大,饥饿4d后,除前肠中脂肪酶的活性与正常投喂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消化组织中的消化酶活性与正常投喂组相比都有显著差异。当消化酶的活性下降到一定程度(饥饿12d),即使继续饥饿,其活性下降也不明显。再投喂后,翘嘴鲌幼鱼消化酶活性迅速升高,再投喂4d后即达到一个高峰,然后再逐步下降至对照组水平。 2.各饥饿处理组翘嘴鲌幼鱼的体重在饥饿前差异不显著(P>0.05),在饥饿处理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饥饿16d组鱼体重与其他几组都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12d组与饥饿4d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各饥饿处理组体重损失率也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 饥饿翘嘴鲌幼鱼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的饵料转化效率与对照组相比都无显著差异(P>0.05),而食欲都明显增强,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个体(P<0.05),导致饥饿4d组、饥饿8d组和饥饿12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只有饥饿16d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束时,饥饿4d组和饥饿8d组体重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存在明显完全补偿生长现象,而饥饿12d组和饥饿16d组其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投喂16d),属于部分补偿生长。可见,食欲增强,提高摄食率是翘嘴鲌幼鱼实现补偿生长的机制之一。 3.在饥饿过程中,幼鱼鱼体的水分和灰分的百分含量逐渐升高,而粗蛋白和粗脂肪的百分含量不断下降。在饥饿前期,翘嘴鲌幼鱼鱼体粗脂肪百分含量迅速降低,饥饿4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而粗蛋白百分含量降低不明显,饥饿4d组和饥饿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