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常年占用水总量的60%以上,且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加快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大范围应用,是缓解国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管道灌溉系统与供水管网系统发展尚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需求。农村地区的管道灌溉系统在设计上还缺乏智能化的手段。并且,针对我国农村地区输水距离长、长期缺乏维护的特点的供水管网研究较少。此外,在我
【基金项目】
: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5BAD24B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常年占用水总量的60%以上,且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加快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大范围应用,是缓解国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管道灌溉系统与供水管网系统发展尚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需求。农村地区的管道灌溉系统在设计上还缺乏智能化的手段。并且,针对我国农村地区输水距离长、长期缺乏维护的特点的供水管网研究较少。此外,在我国管网设计中,还未有比较通用的辅助软件,设计工作存在诸多困难,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农村建设。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低压管道灌溉管网通用化程度不高,难以考虑轮灌组划分和农村供水管网较少考虑事故工况等问题,开展了管网系统优化方法及辅助设计软件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复杂的灌溉管网。提出了考虑设计者工程经验的轮灌组划分条件下灌溉管网管径通用化优化方法,并结合工程案例对设计的代码程序进行了验证。灌溉管网在布置形式上相对复杂,主要对管网的管径进行优化。以经济指标作为优化目标,并结合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应用基于不可行度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管径计算结果,再利用符合农业水力学特性的管网计算方法来进行管线设计。由于灌溉管网的设计需要人为考虑工程经验,因此本文在代码设计时专门设计了通俗易懂的表格作为用户输入源,在轮灌组等设计上引入设计者的工程经验。在案例分析中,通过Matlab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复杂管网的管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机压灌溉管网系统优化后年总费用、管道建设总费用、干管总费用、分干管总费用、抽水高度、抽水年费用均有明显减少,其中分干管建设费用减小幅度最大,主要原因是优化方案采用变径管,更加经济合理。使用相同的案例,在假设不同自压水的工作压力下验证算法的稳定性。自压灌溉管网中,当供水水压较大时,地面灌溉管网系统各段的管径总体较小。随着自压供水压力的加大,干管和分干管的总建设费用均减小,符合预期,也说明本算法总体上是稳定可靠的。也说明该模型和优化算法是科学合理的,计算结果是稳定的。(2)针对农村地区供水管网。提出了考虑事故工况的农村供水管网单目标与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可用于农村供水管网管径的自动化优化。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与NSGA-II算法,分别对单目标与多目标两个模型进行求解。单目标优化模型以年费用最低作为优化目标,多目标优化模型的优化目标综合考虑了年费用与平均节点富余水头。采用了整数编码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地区管网多目标最优模型下的每一个管径都是整数,并以二进制编码方式对泵站水头进行编码。在NSGA-II算法中利用帕累托曲线,可以得到管道的优化结果,并结合LM算法得到管径与流量关系。这可以有效地降低管道的造价和运行费用。通过算例验证,这种方案既能充分考虑到供水的经济和可靠度,又能较好地适应突发事件时的给水需求。利用该方法,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高程、节点需水量等基础资料,从而为合理、经济的管径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在综合多目标和事故工况的条件下,尽管多目标函数以及考虑事故工况的优化方法所得到的年费用高于单目标优化模型,但是该方法能较好地兼顾供水管网的可靠性指标,从而能有效地减少管网故障发生的几率,在实践中更具可行性。(3)针对辅助设计软件研究。基于Auto Lisp语言的Auto CAD二次开发,初步实现了灌溉和供水管网优化结果的自动绘图。本文重点做了Auto CAD的二次开发的研究,使用Auto Lisp语言进行编程。它可自动读取由Matlab计算结果储存的txt文件,获取其中的管径优化结果。在项目区的CAD图中,根据管线编号自动识别管线位置,并进行智能标记管径大小。此项工作为复杂的灌溉管网的优化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了一种较为通用的CAD制图方法,为今后CAD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制图设计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其他文献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供应安全。籽粒灌浆过程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弱势籽粒灌浆不良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难题。为了提高产量,农民往往采取过度施氮以及频繁耕作等措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低、农田碳排放增加等各种经济和环境问题。另外,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有限、年际降雨量分布不均和严重的蒸发损失(1500 mm)使土壤水成为限制该地区农业可持续的重要因素。保护性耕作措
参考作物蒸散量(ETo)是农业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ETo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作物需水量估算和灌溉优化调度都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被认为是计算ETo的标准模型,能够得准确估算ETo。然而,许多地区缺乏该公式所需的完整气象数据,导致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了探究在有限气象数据输入条件下替代FAO-56 Penman
日光温室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设施之一,由保温蓄热墙体、高透光率薄膜和一定的围护结构所构成,可通过后墙的蓄放热来保证温室夜间的温度,从而实现农作物越冬栽培生长的目的,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对日光温室的深入研究,农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温室内温度是影响室内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探究日光温室内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温度梯度分布模
甘肃陇中是中国春玉米重要产区之一。该区水资源短缺、降雨少、蒸发大,作物供需水不匹配且经常受播种期低温影响。因此,提高该区雨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当地土壤水热状况对促进陇中地区玉米高效可持续生产十分迫切。本文以半干旱区雨养春玉米为研究对象,依据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双垄沟播种植方式下:覆膜(F)、不覆膜(NF),不同株距:25 cm(R1)、35 cm(R2)和行距配置:70+40
黄土高原丘陵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同时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为解决退耕还林耕地面积减少后黄土高原新造土地结构差、肥力低下等问题,于2019和2020年5-10月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安塞站石窑沟川地试验场开展相关研究。试验设5个处理:有机肥+化肥(ON),粉碎秸秆+化肥(FN),50%有机肥+50%粉碎秸秆+化肥(OFN),化肥(N)和不施肥(CK)。主要研究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发生范围都越来越严重。快速、准确地监测干旱的发生,探索植被光合对干旱的响应,以及气象因子对植被光合的影响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具有对干旱条件下区域植被光合作用进行早期监测和准确评估的潜力。本文选取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土壤含水量描述黄土高原地区的干旱情况,同
随着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实施以来,该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植被覆盖率明显上升,其中乔木林以经济林苹果和生态林刺槐较为明显。然而大面积种植的苹果和刺槐也带来了新的生态问题,如土壤干化、植被退化等。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水资源消耗量的增加,再加上黄土高原地下水储量小且深,降水补给不足,水逐渐制约着植物的生长。为了进一步评价和预测植被恢复的可持续性,必须研究区域水分利用效率及对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典型的绿肥植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生草和退耕还林(草)工程中被广泛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绿肥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导因子是水分,而土壤水分常呈现多变低水状态。同时,根据相关模型预测,全球CO2浓度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这势必会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因此,
日光温室中番茄生长状态的检测是番茄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目前实现日光温室中番茄生长状态检测的主要方法是人工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不仅需要病害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定时记录,增加人工成本。并且在夜间等暗光环境下无法进行有效的检测与记录,导致无法快速应对时效性强的病害问题及其他突发状况。因此本文结合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目标检测的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日光温室内番茄生长状态的检测研
近年来,低肥效和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高效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具有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毛管布设方式和施肥周期等滴灌施肥技术参数会影响水分养分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根系的生长和分布。研究不同毛管布设方式和施肥周期对苹果树细根生长动态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可为通过滴灌施肥模式调控苹果树根系生长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渭北黄土高原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