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甘肃陇中是中国春玉米重要产区之一。该区水资源短缺、降雨少、蒸发大,作物供需水不匹配且经常受播种期低温影响。因此,提高该区雨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当地土壤水热状况对促进陇中地区玉米高效可持续生产十分迫切。本文以半干旱区雨养春玉米为研究对象,依据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双垄沟播种植方式下:覆膜(F)、不覆膜(NF),不同株距:25 cm(R1)、35 cm(R2)和行距配置:70+40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1YFD1900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217904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陇中是中国春玉米重要产区之一。该区水资源短缺、降雨少、蒸发大,作物供需水不匹配且经常受播种期低温影响。因此,提高该区雨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当地土壤水热状况对促进陇中地区玉米高效可持续生产十分迫切。本文以半干旱区雨养春玉米为研究对象,依据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双垄沟播种植方式下:覆膜(F)、不覆膜(NF),不同株距:25 cm(R1)、35 cm(R2)和行距配置:70+40 cm(L1)、60+50 cm(L2)、55+55 cm(L3)对土壤水热变化、春玉米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基于田间试验数据,量化了覆膜增温效应,并对改进后DSSAT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利用率定后的DSSAT模型,结合研究区40年历史气象数据,对春玉米种植密度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确定陇中地区雨养春玉米稳健型种植密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覆膜和株行距配置对土壤水热状况影响的结果表明,株距一定时,0~60 cm处和60~100 cm处土壤含水量各处理规律呈现为:行距L1>L2>L3。行距一定时,土壤含水量呈现:R2>R1。玉米成熟期各覆膜处理0~60 cm土壤含水量较不覆膜处理高14.93%~29.85%,60~100 cm高4.01%~14.45%,同时该阶段垄沟覆膜各处理0~100cm土壤贮水量较不覆膜处理高11.97%~23.09%。春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覆膜处理下土壤0~25 cm土层平均温度分别较不覆膜处理高3.49~4.12、2.95~3.95、2.50~4.14、2.11~2.53和0.83~1.50℃,且总有效积温FR2L1处理最高。分析玉米各生育阶段典型天土壤温度变化可知,无论典型晴天还是阴天,垄沟覆膜条件下FR2L1处理土壤日变幅均最小,即此处理下春玉米土壤温度环境最稳定。(2)全膜双垄沟播和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玉米生长生理指标影响的结果表明,行距一定时,玉米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随着株距的增大而增大,植株株高、叶面积指数随着株距的增大而减小。当株距一定时,L1处理和L2处理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优于L3处理。覆膜较不覆膜处理株高最高可增加20.18%,叶面积指数最高增加31.19%,叶绿素含量最高增加19.04%,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最高增加38.77%。(3)全膜双垄沟播和株行距配置对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结果表明,覆膜和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可有效增加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降雨利用效率。春玉米产量在FR2L1处理下产量最高,且此处理下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降雨利用效率均最高,较覆膜处理FR2L2、FR2L3和不覆膜处理NFR2L1分别增产20.17%、45.21%和136.6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5.09%、20.17%和110.32%,降雨利用效率分别高21.06%、44.12%和135.11%。双垄沟播种植模式不同株距配置下的穗长、穗粒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随着株距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各指标均显著增加。(4)对改进后的DSSAT模型率定验证结果表明,率定后的DSSAT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春玉米生长发育与水分变化。基于40年气象数据模拟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产量表明,当春玉米模拟产量相同时,种植密度为55000株/ha处理累积概率最低即更易达到目标产量且70+40 cm宽窄行处理下模拟产量最高,故推荐70+40 cm宽窄行与种植密度为55000株/ha结合作为陇中雨养春玉米的最佳种植方式。由于覆膜具有增温和保墒两种作用,为了分析两种作用在该地区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模型源代码修改来模拟仅考虑增温和仅考虑保墒两种假设情况下的作物产量。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两种作用均有增产作用且增产幅度较大。但在绝大多数年份覆膜增温效应对增产的贡献明显大于保墒作用,平均增产比例大10.7%~17.9%。本研究在利用可用于覆膜条件下的DSSAT模型模拟多年春玉米产量时,仅在定西试验站进行。今后需要在不同气候区开展试验,以取得更具普适性结论。
其他文献
土壤盐渍化和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新疆盐碱化棉田中,为了保证棉花健康生长,常在冬(春)季实施大定额地面灌溉洗盐,而棉花生育期采用膜下滴灌。这种灌溉洗盐方式既浪费了水资源,还要可能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因此,探索免冬春灌条件下棉田生育期灌溉洗盐一体化对棉花生长和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对盐碱化棉田节水控盐和棉花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2020-2021年大田棉花灌溉实验
滴灌是当前灌水效果最好的节水技术之一。滴头对于滴灌系统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压力补偿式滴头属于其中的一种,它可通过改变不同压力下水流经过流道的长度或过流面积来调节流量,使流量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保持稳定。由于压力补偿式滴头具有补偿性能好、适用范围广、水分利用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弹性片和流道结构是压力补偿式滴头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滴头水力性能影响重大。但目前,关于弹性片和流道结构与滴头
我国黄土高原的苹果种植面积达130万hm~2,占全球的25%,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集中栽培地区,其中80%为旱作果园。与刺槐等生态林不同,苹果树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表现出显著不同的耗水特征,显著地影响土壤水分运移与分布,加之降雨不足导致了严重的土壤干燥化问题。近20年黄土高原苹果栽植面积的迅猛增加不仅改变了苹果园土壤水文过程,也深刻影响着区域关键带水循环。同时黄土区干旱少雨且土质疏松多孔,汽态水
甘肃是我国春玉米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采用合理的密度进行种植、科学施用肥料是制约春玉米生长、产量形成的重要手段。本文选用先玉335为试验品种,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35000株/hm~2(D1)、55000株/hm~2(D2)、75000株/hm~2(D3);4个氮肥施量,分别为0 kg/hm~2(N1)、180 kg/hm~2(N2)、225 kg/hm~2(N3)、270 kg/hm~2(N
农业生产是一个高耗水过程,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水资源用于粮食生产。与此同时,作物需水量和产量会随生育期内高温事件发生的等级和持续时间而发生改变。作物生产水足迹是评价作物生产用水特征的综合指标,可为评估高温事件对作物耗水及产量影响提供有效工具。论文基于中国黄淮海地区85个气象站点1997-2017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该地区高温事件的分布规律,设置了实际温度情景(S1)、玉米穗期高温情
浅沟侵蚀是发生在陡坡耕地上一种线性侵蚀方式,在黄土高原坡沟侵蚀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对于浅沟的研究多集中于室内模拟试验和野外坡面单元定位试验。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已逐渐应用于浅沟研究中,然而基于遥感影像进行浅沟空间位置识别的方法多为目视解译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关于深度学习进行浅沟识别的报道鲜有见闻。本研究以2009~2021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来源,采用深度学习图像语义分割模
适宜的土壤含水率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当前,具备高机动性和及时性等优势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监测土壤含水量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然而目前在使用无人机遥感监测不同下垫面条件的土壤含水率时并没有一个相对规范的光谱信息采样窗口大小及其选择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河套灌区内的三块典型田块为研究区域,分别在裸土期和植被覆盖期获取土壤含水率数据和研究区域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使用不同窗口大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供应安全。籽粒灌浆过程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弱势籽粒灌浆不良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难题。为了提高产量,农民往往采取过度施氮以及频繁耕作等措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低、农田碳排放增加等各种经济和环境问题。另外,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有限、年际降雨量分布不均和严重的蒸发损失(1500 mm)使土壤水成为限制该地区农业可持续的重要因素。保护性耕作措
参考作物蒸散量(ETo)是农业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ETo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作物需水量估算和灌溉优化调度都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被认为是计算ETo的标准模型,能够得准确估算ETo。然而,许多地区缺乏该公式所需的完整气象数据,导致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了探究在有限气象数据输入条件下替代FAO-56 Penman
日光温室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设施之一,由保温蓄热墙体、高透光率薄膜和一定的围护结构所构成,可通过后墙的蓄放热来保证温室夜间的温度,从而实现农作物越冬栽培生长的目的,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对日光温室的深入研究,农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温室内温度是影响室内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探究日光温室内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温度梯度分布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