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中国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影响,从条件和非条件会计稳健性出发,分别探讨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金融行业与非金融行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在研究中,用Basu(1997)模型检验了条件和非条件的会计稳健性。另外,在稳健性测试中还采用了 C_Score、G_Score和负应计等研究方法。新旧会计准则的理论对比表明,新会计准则强化了资产减值这一条件稳健性;此外,通过研究还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在实务中广泛应用,因为它克服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对非条件稳健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预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增强条件稳健性,减少非条件稳健性。从1997年至2017年中国非金融(金融)行业抽取的26,755(740)个公司/年度观察样本中得出,与我们的预期相符,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后,中国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条件(非条件)稳健性程度的总体增加(减少)。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结果清楚地显示了中国新会计准则对好消息确认所起到的作用。作者的研究发现,2006年会计准则变革后好消息确认明显减少,反映了条件稳健性水平的显著提高。相比之下,在中国旧会计准则(GAAP)下,好消息的确认要明显高于坏消息的确认,反映了会计计量的风险性。研究表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一方面会强化资产减值,提高条件稳健性水平;另一方面会增加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降低非条件稳健性水平。本文填补了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对会计稳健性所导致的经济后果方面文献的空白。首先,当前的研究丰富了国际会计准则与两种会计稳健性之间关系的文献。其次,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研究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经济后果,为现有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三,在会计稳健性方面,当前的研究更多关注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融合,而不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全盘采纳。第四,本研究通过对金融行业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扩展了文献资料,为会计文献提供了有用的见解,并为在金融领域内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开创了先河。本文研究的创新及独特之处在于,从多个方面综合研究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首先,本研究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对新旧中国会计准则进行了理论对比。其次,本研究囊括了两种会计稳健性类型--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第三,本研究考虑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对金融行业内部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而非仅仅考虑非金融行业。最后,数据覆盖了从1997年至2017年相对较长的时间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