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体育教学界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热潮。教改鼓励体育教学工作者积极创新和改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这种新教法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间交流、多样化、创新化、个性化等特点。当前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网球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也不例外,经查阅文献得知,目前有关初学者正手教学研究较少,且缺乏具有创新性的新教法。因此,从教改大背景层面来说,革新教学方法对网球教学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就网球运动自身特征而言,它是一项难以习得的运动,简单的说就是难于“上手”,这是由于球拍重量大、球速快、跑动范围大等因素造成。在学习初期,初学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经过调查发现初学者中大部分人的错误出现在腕关节处,拍面不垂直、钩腕、拍头下垂等现象都是由于手腕和拍柄之间没有固定、调整好造成的。若不是经过长期练习和揣摩,很难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对学习正手击球来说非常重要。 若要从根源上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寻找出一种有效固定手腕的方法。捆绑手腕法是运用绷带将学习者的手腕与拍柄调整到合适击球的角度,并起到固定作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后,学习者的手腕不能随意晃动,拍面被动的调整到了垂直状态,腕关节也被动牵拉形成了往外顶腕的姿势。此时,捆绑法起到了合理调整拍面和固定手腕的作用,学习者练习时出现的错误动作也随之减少了。由于错误动作的减少,教师对错误动作的纠正时间也会缩短,从而加快了网球正手教学的进度。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学生采用捆绑手腕法进行正手击球教学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网球公共选修课3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将3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主要采用 SPSS2.0软件的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差异性检验结果为:3次技评成绩 P<0.05,3次达标成绩考核 P1>0.05,P2<0.05,P3>0.05。由此可知:施加捆绑手腕方法对提高学生正手击球技术动作质量有积极影响,对提高击球成功率没有显著影响。 (二)男女生考核成绩差异性检验结果为:3次技评、达标成绩 P>0.05。由此可见,捆绑手腕教学方法对不同性别初学者的正手击球技术起到的作用相同。 (三)实验组第1次与第2次、第2次与第3次差异性检验结果为:第1次与第2次达标 P<0.05,技评 P>0.05,第2次与第3次达标 P>0.05,技评P<0.05。达标成绩差异性由有到无,技评成绩由无到有,说明捆绑手腕法在第4学时时对学生击球成功率产生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到第8学时消失,而对技术动作质量的积极作用到第8学时才产生,一直持续到第12学时。因此得出:捆绑手腕法使用的最佳时效为第4到第12学时之间,且捆绑时间为每学时30分钟。 捆绑手腕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建议: 1.捆绑手腕教学方法只适用于初学者中出现手腕无法固定的学生。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对青少年、儿童使用这种方法,以免对学习者骨骼造成意外损伤。 2.采用新方法之前,要对新方法使用的各个细节问题考虑清楚。例如采用捆绑手腕教学方法时,应该提前考虑每次课捆绑所花费的时间、捆绑的缠绕方法等问题,以免浪费上课时间。 3.进行捆绑时,要确保捆法正确、统一。对于那些捆绑方法错误、松紧度不合适的学生施以帮助,并着重向学生强调和说明捆绑的重要性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