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社是易顺鼎、易顺豫以及程颂万等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二月在长沙蜕园成立的综合性文学社团。湘社主要成员共十二人,湘社成立后经常举行文酒诗会。社内成员交游唱和的作品由程颂万和易顺豫二人整理,汇编而成《湘社集》。“社团”即社会团体,是一个广义的、历史性的概念。一般来说,社会学所指的社团包括一切社会组织,诸如家族、村庄、同乡会等血缘地缘关系形成的自然群体,企业、学校、医院、政府等不同事业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以及有共同目的、组织规章的各种实业性、文化性和政治性的社团。文学性社团萌芽于唐朝,经过宋、元、明三朝的发展,在晚清民国时期达到繁荣状态。晚清社团林立,数量众多,种类多样,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社团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北京、上海等地社团数量多,四川、湖南等地社团数量少。湘社作为晚清湖南重要的综合性的文人社团,是湖南文人对文人聚合方式进行新的尝试。湘社的成立出于偶然,是晚清湖湘文人松散聚合的综合性文学社团,但在社团成立之前,湘社的核心成员如易顺鼎、程颂万等人已经有了结社的意识。湘社成立后,社友经常在社团活动中进行诗词唱和等文学交游活动。《湘社集》由诗、词、诗钟以及序言四部分组成,其中唱和诗、词占总篇目的四分之三。集内作品大致可分为写景、赠别、抒怀、和古和咏物等几类。在写景诗词中,湘社文人主要通过描绘湖湘美景书写湖湘文化,表现出对湖湘风物及文化的极大认同;赠别诗词不但表达了湘社成员的真挚友情,而且借景抒发了友人离别的愁绪;抒怀作品则抒发了湘社诸子仕途不顺的忧愁和希望传承湖湘文化、流传千古的志向,湘社诸子欲张楚文化,使之流芳百世,并以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除此之外,湘社文人还通过和古和咏物来提升创作技能。湘社内部没有对诗词创作理论的直接探讨,但通过《湘社集》中的诗词作品以及序言大致可知湘社的理论追求。湘社成员在创作过程中取法多家,作诗宗魏晋、宗唐、宗宋,均有尝试,作词不囿于南北两派,风格不限于豪放与婉约。他们除了向从古人学习作诗词之法,也从家族长辈与当世同乡名人处学习,进行多番尝试后试图改变传统的作诗填词模式,力争焕发晚清湖湘诗词创作的生机。湘社作品艺术风格仍然逃脱不了传统文学的窠臼,但在诗词语言上和体式上却不断出新。就体式而言,从篇幅到句式,再到声律、对仗上都追求自由生新的模式。湘社成员或是亲戚,或是朋友,此种亲友聚合模式使得湘社的凝聚力较强,且由于家族文化传统和地缘文化氛围的影响,使得社中成员的思想和创作风格较为接近。湘社成员对于家族和地域文化的认同,为形成湖湘本土特色文学提供了便利,也使得湖湘文化走出湖湘地区变成可能。湘社成员在唱和中的各种创作尝试,在客观上呼应了诗界革命和词界革命的大趋势,促进了晚清文学的发展。总而言之,湘社不管是对于湖湘文坛还是晚清文学的发展而言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不断学习中传承先辈们的文化,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为后辈文人创作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