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松山金矿床是我国东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32号和23号勘探线上,Au、As、Mo、Hg元素具有明显的三级分带,Sb、Ag、Cu、Pb元素发育中、外带异常,Sn、Zn、Se、Tl元素只有外带异常。在纵向上,不论是矿体中段、东段,还是西段,均具有成矿元素、前缘晕元素、近矿晕元素和尾晕元素的共存,显示出多阶段成矿叠加的特点。其中,成矿元素Au与前缘晕元素As、Sb、Hg,近矿晕元素Ag、Pb,以及尾晕元素Mo、Sn异常叠合较好,为致矿异常。该矿床Ⅰ-1号矿体32线和23线的原生晕异常分布显示矿体向南倾伏的特征,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说明该矿体西段剥蚀强度最大,其次是中段,东段剥蚀最小,抑或矿体在纵向上向东倾伏。对32号和23号勘探线进行元素分带指数和重心法计算,获得轴向分带序列分别为(Cu–Zn–Ag–Au)–(Sb–Sn–As–Pb)–(Hg–Tl或Tl–Hg)–(Mo–Se)和Zn–Cu–Ag–Au–Sn–Pb–Hg–Tl–Sb–Se–As–Mo、(Cu–Pb–Sn)–(Hg–Mo–Sb–Ag–As–Au–Tl)–(Se–Zn)和Pb–Cu–Hg–Mo–Sb–Au–Ag–Sn–As–Se–Zn–Tl,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分带序列总体分布趋势一致,总体显示正向分带的特点,但又有个别元素的分布顺序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Au与Ag相关性极大,Ag是金成矿的良好指示元素。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元素划分为As–Sb、Au–Ag、Pb–Sn–Mo、Hg、Se–Tl–Zn、Cu六组。因子分析结果得出4个元素组合,即,As-Sb-Pb,Sn-Se-Tl,Au-Ag-Se-Tl,As-Sb-Cu,其中,Sn-Se-Tl元素组合显示出该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成矿的特征,Au-Ag-Se-Tl元素组合反映了金矿化与多金属硫化物的同期、同源特征,As、Sb、Se、Tl同时分布在两个因子中,表明它们是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综合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对高松山金矿床Ⅰ-1号矿体原生晕特征进行评价,并推测该矿体的深部成矿前景和剥蚀程度。结果发现,32号和23号勘探线前缘晕元素和尾晕元素在矿体尾部共存,其地球化学参数也都出现了多次振荡的分布现象,显示这两条勘探线所控制的矿体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但是32线深部成矿潜力明显好于23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