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 ——基于生产率视角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发展是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环境生态系统对制造业提出的要求,也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文的研究基于低碳化发展背景,将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因素纳入制造业生产效率系统,采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为制造业低碳发展的表征指标,以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和30个省(直辖市)为观察对象,以2001-2016年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因素分解、面板数据回归、数据包络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低碳化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有:首先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进行经验总结,然后回顾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提出发展方向,剖析制造业节能减排状况,并与相关国家进行对比。本文重点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空间结构优化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它们对我国制造业低碳发展的影响、相关关键变量对低碳发展的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向。首先,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问题,英、美、德、日本发达国家殊途同归,寻求低碳发展,为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制造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有规律可循,可以通过能源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空间结构优化等方式有效解决,污染并不一定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发展反思,为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警示,产业发展中一味寻求高度化,易导致产业空心化,产业高度化应以产业合理化为基础;欧美国家经过前期的治理积累,基本实现了经济与环境脱钩,再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考验。其次,中国制造业取得辉煌成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同时,能源效率、能源结构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节能减排压力日增。本文采用帕雷托分析发现,制造业节能减排集中在少数关键产业和区域,进一步因素分解和面板数据回归显示,能源强度改善对节能减排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短期内无法抵消增长的正向促进,这就要求制造业部门应当更多选择优质能源,增加对电力等高质量能源的使用,由于能源结构变动的刚性,短期内,单纯依靠能源结构的优化,节能减排空间有限。接着,依据上述分析和逻辑思路,本文重点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空间结构优化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构建了R&D、FDI、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集聚等关键变量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第一,我国2001-2016期间制造业部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0.97%,东部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各区域最低,粗放式发展下,中西部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未见明显改善,产出不足限制了中西部产出效率的提高;由于R&D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创新系统失灵以及“技术依赖”下形成的低端锁定,R&D、FDI和出口抑制了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摆脱低端锁定的依赖路径成为东部制造业的当务之急,不同于东部,出口显著促进了中西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R&D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同现显著正向影响,而出口导向的FDI成为推动中西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第二,全球进入“次贷”、“欧债”等后危机时代以来,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造成了一定影响;产业结构高度化(高技术产业比重增加)显著促进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R&D强化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FDI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非清洁化”方向发展(能源密集型产业比重的增加)显著抑制了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R&D作用下,能源密集型产业份额增加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回弹效应显著,而FDI技术溢出有助于减轻能源密集型产业份额增加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负面影响。第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在我国东部区域集聚,并呈现强化趋势,但集聚程度较低,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集聚在南部沿海,由于拥挤成本影响,一些产业出现向中部和西部转移态势,以污染密集为代表的低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板块,集聚强度呈现减弱,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于行业异质性,集聚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次,但对低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集聚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印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基于上述分析和有关结论,论文从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三个层面提出了我国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另外,近年来,智能制造浪潮兴起,云计算、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成熟为人工智能环境搭建提供了工具,也为制造业低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将成为本文今后研究的新课题。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以高消耗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能源资源约束趋紧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目前中国工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经济持续增长同时有效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以规避“能源诅咒”,解决经济与能源间的矛盾冲突。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也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在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技术进步的发展并不总是中性的,不同技术对能源的使用强度不同,能源要素的
组织是社会机体的细胞,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一个时期以来,随着中国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等“社会存在”正不断丰富着社会组织形式和方式的“现代性”特征。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阔步前进”,在实现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同时,经济社会日趋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师生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考量着高校组织育人实践中的价值观调适能力。党
O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是连接在蛋白质丝氨酸或苏氨酸羟基侧链上的单糖修饰,在众多重要的生物途径中该修饰都起到重要作用。蛋白质O-GlcNAc修饰的分子量小、在质谱检测中带电量极低、并且通过质谱方法无法和N-乙酰半乳糖胺(Gal NAc)相区分,所以O-GlcNAc修饰蛋白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识别工具和简便易行的定量方法的开发一直是O-GlcNAc修饰蛋白功能研究领域的研究瓶颈
卵巢癌是具有高死亡率的妇科肿瘤之一。尽管在临床上,肿瘤的治疗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卵巢癌患者的存活率提高并不明显。化学疗法是靶向和杀死癌细胞的有效治疗选择。目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在化疗过程中,病人往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极大地限制了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寻找新的、毒副作用小的、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以及化疗药增敏活性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来自植物的天然产物的抗肿瘤活性一直受到很多关注。天然产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以其输出波形质量好、易于实现和拓展、可靠性高等优点,是柔性直流工程中首选的拓扑结构。目前所有基于MMC的柔性直流工程均采用最近电平逼近调制(Nearest Level Modulation,NLM)及其改进措施,存在着排序算法占用控制器大量计算资源、开关频率较高的问题。为此,论文针对基于最近电平逼近调制的模块化
经过近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内人口分布、产业活动、能源消耗高度集中,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生态城市的建设对我国环境的保护,人民的宜居,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城市区域环境要素的提取与监测能力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遥感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为研究城市环境提供不同层次的重要数据,其中土地覆盖和城市功能区属于两种类
当前癌症因其易转移、难治愈、致死率高等特点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所有的临床癌症治疗手段中,以化学药物为主体的化学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方法。但是传统癌症药物所存在的水溶性差、易被清除、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化学治疗的进一步应用。由此设计并研发的多功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被期望“智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其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运载体,因其高的药物装载量
国际科研合作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重要途径。国际合作学术论文是国际科研合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学者国际科研合作的影响因素、现状以及影响力提供了依据。中国学者国际合作学术论文数量不断增加、科研经费资助力度不断增强、科研人员国际流动增强,中国学术成果国际显示度提升。基于此,研究中国学者国际合作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对“双一流大学”建设、国际科研合作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学
传统观点认为,企业持有库存具有诸多原因,如上游制造商在采购或生产中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生产延迟、持有安全库存以应对需求或供应的不确定性等。除此之外,零售商也可能是出于战略原因持有库存,即可以在未来与供应商的谈判中获取更高的议价能力,迫使制造商降低批发价,这样的库存也被称为“战略库存”。现有的研究表明战略库存能够缓解双重边际效应,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探讨如何有效地使用
模糊集、粗糙集和软集等理论都是作为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常用数学工具被很多学者所研究.本文主要考虑将这些理论与格和BCI-代数相结合,考虑它们与格和BCI-代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格和BCI-代数上的某些不确定性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配格上基于模糊理想,定义了一种新的同余关系,研究了基于模糊理想的粗糙格(理想、滤子)和粗糙模糊格(理想、滤子)的一些相关性质.特别地,考虑了格(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