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传上座部佛教作为章朗村布朗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其教义已深深融入该民族的日常生活当中,其宗教文化内涵也深深影响着布朗族音乐。在进行本论文研究之前,笔者将本论文定位为阐释性的音乐民族志论文,把云南省勐海县章朗村布朗族南传佛教音乐之“宰种”作为研究对象,试图用音乐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将其置身于本身社会文化结构中去研究。研究时,笔者用局内人的视角,先从微观层面上把南传佛教对该村落信众的宗教观念、情感、行为的塑造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认识,进而超越简单的“浅描”,对“宰种”这一仪式音乐在传达宗教信仰、影响信众观念、激发听众情感、塑造行为模式方面的作用和用途进行“深描”,最后从宏观层面上对章朗村佛教音乐进行人类学的解读。本论文分为四部分。在绪论中,笔者依次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缘起、选题意义和目的、研究现状回溯、研究对象与案例选择、研究方法。在研究现状回溯中,笔者分别从布朗族研究现状、仪式音乐研究现状、音乐民族志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找出上述三个领域中尚存的研究空间,指明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在研究对象与案例选择中,笔者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具体对象与案例选择的原因;在研究方法中,笔者分别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并指出本论文的创新点。特定的音乐形式总是发生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当中,为了下文呈现布朗族佛教音乐“宰种”营造一个全面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笔者在第一章中,从布朗族历史、民俗文化、佛教文化、音乐文化对调查点进行概述。其中在阐述“佛教与布朗族生活”这一部分时,笔者尽可能把南传佛教融入章朗村布朗族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客观地描述出来。论文第二章以“关门节”这一具体宗教节庆为具体个案,客观细致地描述了在章朗村布朗族的佛教“语境”下的“宰种”发生的时间、地点,其中的参与者,为下文将其放置于布朗族文化背景中进行“深描”奠定基础。音乐行为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行为、音乐发生的要素等是音乐民族志首先面临的书写对象,本论文的第三章,便是对“宰种”中的音乐行为、文化功能与社会功能、场域、角色以及音乐与仪式等要素进行梳理。通过详实的田野调查并运用音乐民族志方法对其进行描述与分析。不仅对音乐行为本身进行观察,而是将章朗村布朗族佛教音乐“宰种”放置于其文化背景中,透过音乐行为及其构成要素“深描”文化持有者的音乐经验。第四章以“宰种”为核心,对章朗村的佛教音乐进行人类学的解读。试图从历史过程、社会维护和个人创造与体验等方面,对“宰种”音乐的生成过程作出分析并阐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把以“宰种”为核心的章朗村布朗族佛教音乐文化丛进行全面的梳理。最后,通过对章朗村布朗族佛教音乐的现状及流变的调查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以“宰种”为核心的章朗村布朗族佛教音乐在该村布朗族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中,依然是他们生活中世代相传的、活着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