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系的相互作用和并合对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采用Ellison等人2008年及Patton等人2010年(以下简称P10)工作中用到的关于相互作用星系的选择标准,从斯隆数字巡天第七次释放的数据(SloanDigitalSkySurveyDataRelease7,以下简称SDSSDR7)中找出了16,363个相互作用星系,这些星系所在的星系对成员的质量比在0.1至10范围内、视向速度差小于500km/s,投影物理距离小于80h-170kpc。基于这个样本,我们研究了星系相互作用对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发现早型(C≤0.33,C为聚度参数,定义为R90/R50)和混合型(0.330.375)的恒星形成活动受相互作用影响比较明显。我们还研究了比恒星形成率(SpecificStarFormationRate,SSFR)和距离Tp的关系,研究过程中为了排除星系恒星质量对结果的影响,例如down-sizing效应,我们对质量范围进行划分,发现SSFR和rp之间仍然存在比恒星形成率(SSFR)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我们还研究了realior和minor星系的性质,发现major星系的恒星形成受相互作用的影响比较大。同时我们还研究了样本的holmberg效应,发现相互作用星系的g-r波段成员星系的颜色密切相关。
本文的组织框架为第二章介绍星系相互作用的研究历史,第三讲述相互作用星系样本的选取方法及本文所采用的选择相互作用星系样本的方法,第四章接着研究星系相互作用对恒星形成性质的影响,最后一章给出讨论及展望。本文中所用的宇宙学参数是ΩΛ=0.7,ΩM=0.3,H0=70h70kms-1Mpc-1。